扬子江城市群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差异分析

 2022-01-18 12:01

论文总字数:20595字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3 研究内容 1

2 文献综述 2

2.1 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方面 2

2.2 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方面 2

2.3 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方面 3

3 研究内容 3

3.1 扬子江城市群概况 3

3.2 本文研究方法 3

3.3 文章数据来源 4

4 评价指标和数据处理 4

4.1 扬子江城市群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选取 4

4.2 指标权重确定 5

4.3 数据预处理 7

5 结果分析及讨论 7

5.1 扬子江城市群生态承载力分级标准 7

5.2 扬子江城市群生态承载力结果分析 8

5.2.1 扬子江城市群生态承载弹力指数分析评价 8

5.2.2 扬子江城市群生态承载压力指数分析评价 9

5.2.3 扬子江城市群生态承载综合指数分析评价 10

5.3 本文研究启示 12

6 结论与建议 12

6.1 结论总结 12

6.2 扬子江城市群生态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13

7 不足与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扬子江城市群生态承载力空间差异分析

李旭东

,China

Abstract: In the ecosystem, one of the important attributes is the ecological function. The research purpose of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differences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city group to build the Yangtze bearing capacity of urban ecological carrying index model, spatial differences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e Yangtze,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development gives some Suggestions.

Yangtze river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combining the ecosystem carrying mechanism,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composite index to study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Yangtze river eco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to determine indicators, building pressure system and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odel of elastic system, urban agglomeration of Yangtze river using statistics to the actual data, using SPSS and MATLAB software to data processing, through the research analysis based on the model data calcula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Yangtze river city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made the Yangtz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carrying composite index hierarchy diagram,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the Yangtze river urban agglomeration is analyzed, and the ecological stress in Nanjing, Changzhou, Taizhou and Yangzhou cannot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pressure brought by its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it is in a state of high load. Zhenjiang, Wuxi, Suzhou and Nantong are in a low load state,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goo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our Suggestions are given: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ing the tertiary industry; Build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to improve the overal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mulating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to reduce pollutant discharge;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de and reduce th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Keyword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dex of elasticity; Pressure index; Yangtze river city cluste

引言

  1. 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是存在紧密关联的,二者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基于社会经济和谐绿色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生态平衡被打破,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严重失调,进而威胁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的破坏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破坏。包括不合理开采、乱占资源、城市废水废气的排放以及化肥农药使用等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现象。

扬子江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城市群发展模式的代表,其地区生态环境发展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意义。扬子江城市群位于江苏省沿江地带,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已经处于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中后期,但同时也进入了公共生态环境高风险的阶段特征。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来了一定的环境压力。主要是人口聚集、废水废气的排放、化肥农药的使用、经济结构问题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的生态环境压力。

  1. 研究意义

扬子江城市群作为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代的代表,研究其地区生态发展空间差异,有利于了解其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情况,据此研究可以根据不同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做出相应的对策。同时,通过了解生态承载力的差异性,不仅可以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社会生态条件,合理的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建设更加健康绿色的现代化城市,做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而且有利于建设更加健康绿色的现代化城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循环经济,这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城市的重要途径。

  1. 研究内容

本文通过进行文献研究,结合扬子江城市群整体状况,决定采用综合评价法的模糊评价法针对扬子江城市群各城市的生态承载综合指数。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确定文章整体思路,并制定研究方法和模型,通过模型制定指标和收集证据,并求出计算结果,通过计算结果分析扬子江城市群各城市的生态承载空间差异,并据此给出建议。详情参考图1.1

图1.1文章研究思路图

文献综述

  1. 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方面

针对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的选取,国内外很多学者给出了很多借鉴。李娜等人对辽宁省生态承载力评估中选取了包含经济环境、生态保护以及环境发展等方面的指标[1];徐侃在对环巢湖生态承载力的评价中提供了大量可以参考引用的指标[2];Mo Zhang, Yiming Liu等人在研究中国环境生态承载力时构建了一个包含18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承载能力、土地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能量承载能力、固体废物的环境承载力等方面选取了18个指标[3]。Peng Kang, Linyu Xu在对城市调控驱动过程的研究中,通过改善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全面认识,它反映了城市的功能支持系统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压力做出反应,进而进行指标选取。[4] 熊建新在2013年对洞庭湖地区时空分异研究中选取了包括废水排放量、单位增加值能耗等在内的资源环境承载指标以及人口密度、人均GDP等社会经济指标[21],在指标选取方面,国内外学者根据承载能力和承载压力在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给出了很多具有参考意义的指标。

  1. 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方面

俞孔坚等人在2001年在生态学的基础之上,运用GIS技术,针对台州市现有的遗产廊道进行了分析,其中研究方法采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以实现廊道适宜性的计算[5]; 汪霞等学者运用生态足迹法对舟曲县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空间差异研究[6];金悦等学者在对唐山市的研究中,采用了生态弹性力、媒体支撑力以及生态承载压力方面综合分析了其地区生态承载力[7];张青,任志远等在2013年对洞庭湖区生态承载力的研究中运用了生态足迹法,并结合了一些模型[8];Jiayang Wang等人在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生态研究当中,通过对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建立了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承载能力的三维评价模型[9]。Eric J. Chapman, Carrie J. Byron探讨了生态系统水平对“承载能力”的影响,并讨论了控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机制,并讨论了该概念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提高承载能力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一般应用的建议[10]。Jian Peng, Yueyue Du等在针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为评估山区城市发展潜力提供了一种途径[22]。毛鹏等人在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中运用了状态空间法进行了评价分析[23]。李一琼等在广西生态足迹的生态承载力研究中运用了最小二乘回归法等对广西的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空间差异研究[24]。宋亚洲、沈正平等在淮海经济区的可持续研究中,运用了生态足迹法进行了时空分异研究[25]。在研究方法方面,众多学者根据自身研究和文献参考,给出了很多关于生态承载力的方法借鉴。

  1. 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方面

殷培杰等人在对山东省17个城市的生态承载力分析中,运用了发展度、支撑度和弹性维度三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模型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据此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11]。汝绪伟等人在对济南市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中,通过构建生态支撑力模型,生态压力模型以及生态承载力模型进行了研究分析[12];李恕洲,何刚等人在安徽省生态承载力多维测度的分析中,构建生态承载压力系统和生态承载弹力系统模型,综合分析安徽省生态承载力的多维测度[13];李娜,马延吉等对辽宁省的生态承载力及空间差异分析时,运用承压指标、压力指标和潜力指标三大指标构建模型,对辽宁省的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宜进行了研究[1];王奎峰,李娜等在对山东半岛的生态研究中,运用了PSR模型,构建了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15];郑德凤等人在对大连市的生态系统评价中,采用PRED系统模型,构建生态承载力评价体系并据此给出对策建议[16]。Wei Fang等人在对北京生态环境的研究中建立了包括三个子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来测量城市生态承载力,最后分析了1996年至2012年北京市生态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设计了不同经济增长速度的三种方案;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北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探讨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14]。Panpan Ma等人在对生态承载力的研究中,以中国东头群岛为例,开发了一套指标体系,研究表明了概念模型在ECC评价中的应用[17]。国内外学者根据研究,制定了如PSR、PRED等评价模型,可以借鉴参考。

综上所述,在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及生态承载力模型建立方面,国内外学者给出了很多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参考。本文根据对相关文献研究,在指标选取方面,主要是具有生态承载弹力和压力方面进行指标选取,借鉴了一些学者的经验,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结合扬子江城市群的自然社会情况,确定使用综合评价法,构建生态承载力综合指数模型,通过计算弹性因子和压力因子进行评价设定,结合GIS等地理研究技术,探究扬子江城市群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059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