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流失与农村空心化的实证研究——以唐桥村为例

 2023-05-15 09:05

论文总字数:13435字

摘 要

通过对唐桥村村民的半结构访谈与实地观察,发现了唐桥村人口流失与人口空心化呈现出人力资本空心化、农业生产大户化、村庄逐步荒凉化、家庭逐步空巢化四大主要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既有外在的因素,如城乡差距所产生的推拉力量、子女教育因素,也有内在因素,如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厌农思想的流行等。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人口流失,实地研究

Abstract: Four main characteristics, which consisted of the hollowing out of human capital, the large famili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gradual desolations of villages, the empty nests of families, were found in the population loss and the hollowing out of population in Tangqiao village through the way of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with field researches for villagers here. Both external and internal factors contributed to these features. For instance, push and pull force generated from the urban-rural gap and children education constituted the external factors. In contrast to that, internal factors were made up of the pursuit of happy life from villagers and the trend of being tired of agricultural and so on.

Key words: Rural areas, Hollow out, The pollution loss, Field research

目录

1引言 5

2文献综述 5

3研究设计 6

4研究发现 8

4.1不同年龄村民的留村与离村情况 8

4.2不同性别村民的留村与离村情况 9

4.3不同文化水平村民的留村与离村情况 9

4.4离村村民的去向与职业 10

4.5学龄子女的就读地及其日常生活的照顾情况 11

5讨论与分析 12

5.1唐桥村空心化特征分析 12

5.1.1人力资本空心化 12

5.1.2农业生产大户化 12

5.1.3村庄逐步荒凉化 13

5.1.4家庭逐步空巢化 13

5.2唐桥村空心化形成原因分析. 13

5.2.1土地收入日益无法满足村民对财富的需求 14

5.2.2外界高收入的诱惑 14

5.2.3高水平教育需求与陪读需求的增长 14

5.2.4村中青年普遍“厌农” 15

5.2.5对高质量居住环境的追求 15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19

附录A 20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在经济、教育、医疗、居住环境等方面,都远远的优于农村,因而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村出现了人力资源的流失和人口空心化,形成了“空心村”这一特殊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深入江苏省淮安市郊区的唐桥村,通过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相关的资料与数据,分析“空心村”现象的基本特征、形成原因,以及可能会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得出相关的结论,增强人们对“空心村”现象的认识,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2 文献综述

近年来,“空心村”现象较大面积的出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许多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研究,涌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空心村的界定、现状、成因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描述与分析。

从空心村的定义来看,虽然研究“空心村”的学者都从其自身的关注点与研究方向出发,提出了他们对于“空心村”现象的定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于“空心村”的认识也在趋向一致,出现了一个为多数人认可的定义: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吸引农村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来到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导致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的空心化,“空心村”出现。[1]

显然,这一界定包含了两个层面,即人口的空心化和住宅的空心化,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空心村的基本特征。然而,纵观许多学者研究,却更加倾向于将外围新建、内部闲置的农村住宅空心化的聚落现象称之为“空心村”现象,即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住宅空间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村庄外围大量涌现结构优良、装饰华丽的楼房,村庄内部多为破旧、老式甚至于闲置的住房[1]。这一理解注意到了村落构成的物质基础——住房,但并不全面。我们认为,空心村之所以空的关键因素在于村民的流失。住房是人的住房,村落也是人的村落,从这种意义上说,村民才是村落的灵魂和活力所在。也就是说,“空心村” 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村中人的离开。村中村民的离开,就会有部分房屋无人居住,就会有空置房的存在,就会有空巢户的出现,就会有不少空巢老人的产生,就会有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也就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出于这一考虑,我们将重点从上述界定的第一个层面,即人口的角度出发,把“空心村”视为因人口尤其是劳动力的流失,而导致的村落的村落房屋大量空置或者劳动力人口锐减的现象。也就是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使城市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居住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远超农村,对比之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打工、求学、居住、 求医等,造成农村人口在总人数的锐减、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导致农村大面积的有房无人或有房只有老弱妇幼的现象。众所周知,无论从经济上还是生活上来说,劳动力人口都是村落社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根本。劳动力的缺失,必然导致村庄在年龄结构上出现空心。

至于空心村现象的其他方面研究,最受关注的则是成因。与对空心村现象的理解相一致,目前,对“空心村”现象成因的研究多数也侧重于宅基地、土地产权、建设无规划、制度不健全、思想意识落后这些方面。例如,肖文韬、宋小敏的研究中,从宅基地、思想意识落后、制度不健全三个方面对空心村成因的分析,极为到位,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然而却没有详细分析当前“空心村”的现状及其严重程度,也没有总结“空心村”的特征,没有对可能引发的问题给予充分关注。[10]刘孟山所做的研究也反映了类似的倾向。[9]

文献分析表明,当前的空心村研究不仅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于成因与对策,而且成因的探讨也更多地考虑了物质的层面,没有去考虑人的因素。我们认为人才是村庄的核心之所在,村庄之所以空心化最终还是由人导致的。因此,我们的研究将侧重于村庄的精髓——村民,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中心,充分考虑人们的内心感受和实际想法,以此为基础探讨空心村的特征、成因与由此所导致的问题。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人研究重物质而轻人力的倾向,从而对空心村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43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