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2022-09-02 08:09

论文总字数:26739字

摘 要

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越来越关心少数民族的教育。国家对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投资也在增加。随着“新疆内地民族班”的实施和大学对少数民族加分的政策和执行政策,越来越多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来到内地学习,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群体。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已成为非常重要和需要的问题。本文将研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情况及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学习中的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本文以半结构访谈法选取不同的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考察其在大学生活中社会适应中的各种问题,对社会适应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分析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的关系,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表现出来阶段性的特征,一般而言,在内地生活时间越长的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稳定越多,社会适应的也相对越好,社会支持网络建立的越广泛越完整,则社会适应的越好,尤其是在得到的朋友的社会支持方面,学校作为正式的社会支持,提供的帮助可以迅速建立和有效地改善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大力解决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陆的社会适应问题。

关键词: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社会适应 社会支持

Abstract

As a multi-ethnic country, China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about the education of ethnic minorities. The state's investment in minority education policies is also increasing.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Xinjiang ethnic group in Xinjiang" and the policy of the university on minority policies and policies, more and more Xinjiang minority students came to study in the Mainland, Xinjiang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have become a group can not be ignored.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dapt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of minority students in Xinjiang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problem. This paper will study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adaptation and social support in the study of Xinjiang minority students in the Mainland.

In this paper, the semi - structured interview method is used to select different Xinjiang minority students from mainland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social adaptation in college life, sums up the problems in social adaptation and draws the Xinjiang minorit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social adaptation, and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Xinjiang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mainland China The more stable the social support in Xinjiang, the more social support is, the more the social adaptation is, the more the more complete 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 is, the social adaptation The better, especially in the social support of friends, the school as a formal social support, the help can quickly establish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ocial support network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Xinjiang, vigorously solve the Xinjiang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mainland Of social adaptati

目 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1.1问题提出和背景 1

1.2文献综述 1

1.2.1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 1

1.2.2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2

1.2.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研究 3

1.3研究设计 3

1.3.1研究内容 3

1.3.2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3

第二章 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情况 5

2.1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概括 5

2.1.1构成和特点 5

2.1.2进入内地高校学习的方式和动机 5

2.2.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阶段性的社会适应问题 5

2.2.1生活适应 6

2.2.2学习适应 7

2.2.3人际交往方面 8

2.2.4文化方面 9

2.2.5心理方面 9

第三章 社会不适应与社会支持 11

3.1非正式社会支持 11

3.1.1家庭支持缺失 11

3.1.2朋友支持缺失 12

3.1.3自身支持缺失 12

3.2正式社会支持 12

3.2.1学校社会支持的缺失 12

3.2.2社会舆论支持体系的缺失 13

第四章、建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支持网络 15

4.1学校方面 15

4.1.1充分利用学校各类的社会支持来源,帮助加快重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网络 15

4.1.2探索发型经济资助制度,保证足够的物质支持有效 15

4.2社会舆论方面 16

第五章 结论 17

附录一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表 20

附录二 访谈问卷 21

致 谢 22

第一章 绪论

1.1问题提出和背景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在国家的伟大复兴和长治久安的目标实现上来说,少数民族的教育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实现改造和超越也具有深远意义。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对少数民族地区优秀人才的培养开始加大,相应出台了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建设人才的政策,其中包括有内地民族院校、内地高中班、内地普通高等院校的民族班。也因此,近几年,随着政策的实施,在内地上学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

作为一个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内地生活了已经快接近7年,平时接触了许多新疆的少数民族,而大家大多数在内地生活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平时日常生活中,被问及到,你们新疆的切糕也卖那么贵吗?你们新疆人都有一个杀人名额吗,走在大街上就会被捅吗?你们新疆有网吗,会用手机电脑吗?平时都是骑马上学吗?你们会说新疆话吗?这样一系列不符合常理的问题。

但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现在,新疆少数民族的形象在公众话语中,却产生了一种讽刺性的颠覆。2012年以湖南岳阳的“切糕事件”为起点,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引发的热门事件,给“新疆人”贴上了一枚“卖切糕的不法分子”的标签。2014年3月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以及媒体中接连报道的新疆区内的暴恐事件,又给“新疆人”贴上了一枚“恐怖分子”的标签。以及90年代以来,被诱拐至内地各大城市的新疆流浪儿童,又给“新疆人”贴上了“小偷”“强盗”的标签。日积月累,在公众话语中,一个个新疆人族群形象的文化逻辑被建构出来,卖切糕的不法分子=新疆人,恐怖分子=新疆人,小偷、强盗=新疆人,就这样,“新疆人”这个族群,或者这个词语,就被活生生地并且似乎不可逆地与一系列的恶劣标签捆绑在了一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对新疆少数民族教育的关注和投资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新疆少数民族来内地求学,他们在陌生的环境,在以汉文化为主的文化环境跨文化生活,生活与适应的怎么样,心理与文化上的适应又是如何,他们能否很好的适应内地的生活,是否能和内地学生很好的相处,这些都是需要了解,对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进行调查,比较深层次、全面的了解他们在内地的适应情况,从生活适应、学习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心理适应以及文化适应几个方面来全面的了解内地新疆少数名族大学生的适应状况,并对影响内地新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因素进行分析,“新疆人”的概念化和话语产生作为社会舆论支持对內地新疆大学社会适应的重要影响的体现,在此基础上进行关于社会支持与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相关探讨。有助于国家和学校对于他们的了解,及时制定合理的相关政策和教育管理方式,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内地大学生活,更好的融入异地的文化,有助于国家更好的实施和落实相关政策,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1.2文献综述

1.2.1社会适应与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

“社会适应”在心理学中由于环境的变化有机体所做出的反应,它的重要根本是环境和有机体之间的平衡。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心理家郑雪认为社会适应是人和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个体和它周围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能力。从很多角度出发,有多的学者都给出了许多不同的定义和分类,有很多的学者对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与分类,“社会适应实际上是心理适应,适应良好的人其人格发展必定完善”((严义娟。2008))。马洛斯的研究过程表明,社会适应是人格过程的逐步改善,也是自我实现的过程。“社会适应实际上是心理适应,适应良好的人其人格发展必定完善”(严义娟。2008),马洛斯说社会适应的过程实际上是人格过程逐步完善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社会支持”正式提出来是上世纪70年代,Sarason等人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体对想得到或可以得到的外界支持的主观感知。当个体有需要时,来自于他人的同情和资源的给予就是社会支持(高艳华.2008)。“将社会支持分为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个体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客观支持是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主观支持指个体所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因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肖水源1987)。

在本文中,社会适应的定义为个人人格在环境中的形成与发展,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生活技能,掌握学习和获得的策略和技能来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适应一方面是个人和环境的和谐与平衡也是一种个人内在的心理平衡;而社会支持是社会关系在功能上是个人在社会互动中获得的精神和物质支持;社会支持包括主观因素也包括客观因素,包括认知因素的同时也包括环境因素,从这一方面讲,社会支持是多元化的。

1.2.2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有关社会适应的研究,在学界已经较为丰富了,其中“跨文化研究”与“评价”是这一研究领域的两个关键点,同时也是热点。通过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建立相应的社会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机制来有效反应和促进社会适应,从而促进社会个体的和谐健康发展。而对于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大多数是局限在学校适应方面,不是很全面。对于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的研究是非常少的,大多数都是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和社会适应的研究,关注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这方面研究很欠缺。

G.Sarason,Levine,Bashamamp; Sarasozaz在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的关系在研究表示出,一般情况下是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具有社会支持较高个体,在面对社会适应中的各种问题时会更好的面对和解决,陶沙也表示,拥有高水平的社会支持的社会适应是要明显高于低水平的社会适应的,Maton的研究表示,不同的社会支持对于具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来说,支持的效果不同,家人支持对于黑人的文化背景的同学来说更加的显著,反正他人的支持说对有用白人文化背景的同学来说更加显著,大学生一般对于社会支持的感受对于作用的强度来说。依次可以排名为:以前朋友支持、家庭支持、和同学和老师的支持。

在陶沙的研究中,社会支持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同的社会支持源对社会适应的作用也是不同。在第一学期的时候的适应过程中,老师的社会是持续下降的状态,而家人和以前的朋友的社会支持的情况是先回落又上升的状态,在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的时候,消极的情绪就越小,反之则消极的情绪更强烈,两个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大学前。得到的家庭支持是最多的,进入大学后,前期家人的支持也是最强烈的,随着适应的增加,朋友和家庭的支持情况是上升的,而老师的支持在整个大学的情况都是比较低的,在此中间,兄弟姐妹的支持没有特别的显著作用。

聂衍刚的研究中,显示出社会适应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很密切,一般而言,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和有效,社会的独立能力和学习能力会相对而言比较强,社会适应的也就相对比较好,作为非独生子女,经济压力会比较大,受到的重视会比较少,则会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而言,社会适应情况反而会比不上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家庭关系更加开放和亲密的家庭中的同学会更好的进行社会适应,家庭经济情况不好的同学,社会适应水平也会比较低,所以,家庭方面的物质和情感的支持,对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具有相对的促进作用。

1.2.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研究

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研究方面,滕星、苏红主张把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结合起来,主张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实施多元一体化教育整合,使学生在保留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在教育环境中适应。(费孝通,1985)何莹、张庆林等人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适应性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在少数民族学生中,一部分是与汉族杂居的学生,另一部分是少数民族聚居学生,前者的适应性明显的好于后者,特别在非认知因素上,前者的适应能力也显著高于少数民族聚居学生;而少数民族聚居的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要显著高于前者。”(何莹,张庆林,李红2004)。综合以上的说法,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1.日常生活方面,包括食物、生活环境、交通、气候、医疗卫生、个人的经济状况;2.学习适应包括语言沟通等问题,对当地教育体制的适应、学习方式和成绩等方面;3.人际交往方式,能不能与当地人不同文化的人进行有效的接触,建立和维持关系,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4.文化适应方面,适应和理解当地文化的能力,能否会产生文化休克,跨文化的精神疲惫,对新的社会文化的规范、角色、习俗的适应情况;5.个人的心理适应,其中包括是否或由于在内地生活而产生的思乡感、孤独感、无助感、封闭感、抑郁感、缺乏自我认同等。

1.3研究设计

1.3.1研究内容

本文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是: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情况,以及社会支持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从前面的文献梳理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文献都是集中在单一的一方面突出矛盾上,但社会适应问题需要较全面的概括分析,这对于真正了解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跨文化的内地求学状况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从跨文化的社会适应角度、社会支持的角度等方面来分析其社会适应状况,并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关系,提出一定的建议。

1.3.2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在内地上学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进行访谈。通过本文作者自身的民族经验和原来参加“内高班”计划时的老师同学的帮助,从符合情况的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筛选出社会适应好和社会适应相对不好的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分析,其中考虑到自身研究的一些局限性,还加入了少数民族集中的民族大学和普通本科大学的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以及不同年级的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等。

本文采用文献法、田野调查法及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理论和方法论书籍以及相关政策等研究资料,来分析当前的研究视角和重点研究方向,对本文的创作进行一定的研究指导。同时辅以观察法和(通关观察被访者的表情和动作来分析次问题对于被访者的影响程度)访谈法,从而了解他们的社会适应情况及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按照访谈提纲进行了12个案访谈,在内地上大学的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各找3名大学生,每个年级分为在内地上过内高班的和没有上过内高班,还有一个民族大学的,共12名,男女同学各6名。并分别根据社会适应和社会支持的不同方面来进行分析比较。本文中所分析使用的社会适应的五个维度为:学习适应(语言交流与学习状况)、生活适应(食物、气候等)、社会文化适应(当地社会文化习俗、规范、角色等)、人际交往适应(社交网络,理解与分享等)、和心理适应。而社会支持则从自身支持(具体体现在努力提高自身形象和适应能力,增强适应信心)、朋友支持、家庭支持(主要为从家人或者亲属那里的到安慰和理解)、他人支持(从教师、同学、学校、社区等方面得到支持)等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分析。通过研究数据的整理分析,对该群体的社会适应发展现状得出一个简要描述,并总结分析出其中的一些特点,再结合内地学校对民族生的一些政策和体制以及访谈对象各自学校的特殊政策等社会支持条件,比较分析得出形成这种社会适应状况的原因,以及其中与不同的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如何改善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内地社会适应状况问题提供一定的经验支持和建议。

第二章 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适应情况

2.1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概括

2.1.1构成和特点

历史上,新疆一直是少数民族定居点,总人口2181.58万人,少数民族的人口约占63%。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南疆的和田、喀什、阿克苏三个地区是主要分布地带。“由于民族原因,伊斯兰教是新疆信奉人数最多的宗教,信奉的少数民族共有10个,分别为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东乡、撒`拉和保安族,占新疆人口的58.3%”(陈振国)。

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居住在少数民族居住地时,保持了更加完整的本民族特色,而在内地的汉族社会环境是非常不同的,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和新疆的特殊背景,民族文化各放异彩,但经济和教育比内地落后很多。在传统的民族的生活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下,可以分析得出目前内地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以下3方面的特点:1、戒备心较重。对于本民族文化亲和感强,但较排斥外界文化,极易形成自我封闭,影响其正常的社会适应;2、较敏感脆弱,民族自尊心强;3、宗教观念影响深。

2.1.2进入内地高校学习的方式和动机

从调查得到的资料以及本文作者的自身经历来分析,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主要有三种方式:1、内地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2、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协作计划(以下简称协作计划);3、高考统招。二在这其中,前两种为主要方式。

新疆“内高班”——指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内地接受高中教育,并参加高考。“自 2000 年 9 月开始,北京、上海等 12个经济发达城市的 13 所一类高中开办了内高班。”(蒋夫尔,2011),“内高班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过 10次扩招到现在的45个,办班学校也增加到了91 所”(次仁多布杰,2010)。从统计数据中发现,现已有 2.9 万余名内高班毕业生参加高考,录取率达到 95%以上,其中重点本科录取率逐年增加,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张拴云,2006)。而“内高班”计划开展的意义在于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等教育人才,加快实施和推进新疆少数民族人家培养计划。同时,为了保障计划的顺利进行,给予少数民族学生群体的关照和关爱,国家对计划内的学生在录取时给予一定的倾斜照顾,例如:计划内学生需接受1至2年预科阶段的学习培养,期满后经统一考核再转入本、专科目标院校学习(2017内地协作工作相关计划安排)。但这其中也有部分同学不用通过国家优惠政策进入内地学习,但是人数很少,其中大部分也都为汉族或者已经在内地大城市中的重点学校中学习过,而且他们的适应能力也非常的强。

“内高班”的计划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来内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从新疆到内地一个完全陌生不熟悉的环境中,社会适应问题成为内地新疆少数民族进入内地学习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2.2.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阶段性的社会适应问题

生活适应、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学习适应、心理适应、文化适应这五个方面成为了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到内地学习生活主要面对的社会适应问题。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边陲小镇,从前的生活与内地完全不同,加上特殊的民族信仰问题,来到了与新疆文化完全不同的内地,进行着跨文化的社会适应。本文作者通过自身经验及访谈中得知,刚来内地生活的大一大二期间,这些大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是陌生的,社会不适应问题尤为突出的。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内地新疆少数民族慢慢克服跨文化所带来的社会适应问题,在大三大四的阶段逐渐转向好的方向。

2.2.1生活适应

对于饮食问题,在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中,至今还保留着许多的游牧民族的一些风俗,在新疆,大多数情况下,是以面食为主,平时多食用肉类、乳类的食物。并且大多需要清真食品而在内地很难找到清真餐厅已经很正宗的清真菜,来到内地后短时间内很难适应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饮食问题,在问到他们难以适应的方面是,他们首先回答:

个案MTX(回族,男,大四,在内地上学九年,内高班,汉语利落,适应很好):个人觉得适应的挺好的,现在觉得内地生活也蛮不错的,可能在吃的方面不太方便,但在其他方面还是很不错的。

个案DBK(哈族,男,大四,预科班,内地上学6年,汉语中等,适应中等偏上),一开始最难适应的就是饮食方面,我们家都是以面食为主的,平时都是牛羊肉,我们的饭口味都会比较重、辣一些,这边的饭大多都只是咸的、甜的,吃上就会不舒服,并且这边的牛羊肉不是很好,和我们家有很大的区别,有很大的膻味,让人难以下咽。

大多数学生表示,学校能够提供的清真食品很少,学校的食堂窗口也很少,所以,大多数的学生在学校的就餐大多都表示不方便,能够购买清真的食物的场所也很难找到,并且难以吃到让人放心的正宗的清真食品,他们也对清真的屠宰品经常抱有怀疑,当问到“你们平时到哪里购买清真食品”时,大多数的回答是,去超市、商场,在买的时候会看看原料说明,如果有猪肉等忌讳的东西就不买,大多数的商品都没有标注“清真”的标识,所以也就没有办法,只能将就了。当然,随着时间的过去,少数民族同学在饮食适应方面的不适应感也会渐渐的减弱一些,相应的也很会改变自己一些方面的习惯,在问到你平时在饮食方面怎么克服?

个案MJH(回族,男,大二,统考,内地上学2年,汉语很好,适应很好):我一般都在学校吃,选择余地不多,有时候也会去其他学校,学校也应该重视一下少数民族的饮食。

个案LJJ(回族 、女、内地上学7年,汉语很好,适应很好);学校的清真食品可供选择的太少的了 ,只有一个窗口,不要说我们新疆的少数民族学生吃饭了,国外来的交流生也有需要吃清真食品的需求,他们还要专门跑来另一个食堂来吃清餐,并且,不论是学校还是外面的超市商场也很少有清真食品卖,往往有清真的标志也会怀疑是否是真的清真)

个案BNX:(哈族,女,大三,内地上学5年,汉族很好,适应中等偏上):饮食方面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学校的清餐很少,我一般都出去吃,出去吃,在外面的清餐也非常少,可是你出去聚餐什么的,不能拉着大家和你一起找清真餐厅一起吃清真食物呀 ,毕竟是你一个人的讲究这些,所以一般我都是不吃,或者后来他们只要点没有猪肉的饭我也会跟着吃一点,不然觉得会太扫兴 。

而对于环境问题,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对内地气候等环境问题越来越适应,大多数表示,刚来内地,对内地的水质不适应,觉得很涩,对气候表示出极大的不适应,内地相对于新疆,更加湿润常年多雨,新疆冬天常年供暖,而在内地,虽然很冷,可是没有暖气,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但是这种不适应,会随着在内地的时间而慢慢习惯,时间越久适应的就越好。

MTX:刚开始的时候,预科刚来,那时候太傻,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刚开始对这边的水质不适应,水很苦,很涩

个案BK(哈族,男,大四,预科生,汉族一般偏下,适应一般偏下):南京的天气比较热,我的家在新疆伊犁,那边的天气比较清爽。到了南京,夏天比较闷热,冬天又比较干冷,而且还没有暖气。我们新疆人又大多数人都有鼻炎,就比较难受。

2.2.2学习适应

学习是学生的使命。每个阶段,学生的学习目标不同,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适应也不同。大多数的内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来自内高班或者是享受了民族加分政策而来到内地求学,“内高班”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已经在内地学习生活了4年,对于汉语已经可以基本掌握,而另一部分“民考民”的学生,在上大学以前一直使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学习,高考也是统一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考试,在进入考入的大学以学习两年预科班,预科阶段也的学习基本也都是高中时期的内容,难度其实不大,但仍有一些少数民族同学觉得困难,进入大学以后,虽然可以听懂大部分的汉语,但是用汉语学习和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是很困难的,语言的不通让他们很难进行高效的学习。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673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