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2-01-20 12:01

论文总字数:18263字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 研究方法 3

1.4 文章结构安排 3

2长三角地区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的度量 4

2.1泰尔指数的形式设定 4

2.2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的分析 4

3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6

3.1变量选择、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6

3.2描述性统计 7

3.3主成分分析 8

3.4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10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12

4.1 结论 12

4.2 政策建议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长三角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时昊

,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panel data of 3 provinces from 2005 – 2014,this paper measures quantitatively the rural finance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in the three regions of Jiangsu, Zhejiang and Anhui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using the Theil index, and investigates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using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anel data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widespread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rural finance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regional differences hav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total differences than between regions; regional education level, commodity transaction efficiency, information level, policy support and financial market transaction efficiency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financial related ratio, but affected by the weak quality of agriculture and capital outflow,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it has a smaller reverse effect, and there is a further expansion of the rural financial regional development disparit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Key words: rural finance; difference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il index; panel data;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从2004年到2017年,政府连续十三年强调三农的重要性,表明三农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显示了它在我国的优先地位。同时在当下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当口,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也倍加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了农村区域的金融业要担负起更多的支农责任。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农村金融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发达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各种商业银行,各种小贷公司。同时,农村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也在逐步增加。

长三角地区历来作为鱼米之乡,涉农人口众多,截至2016年,居住在此的农村人口达到7694.3万人,并且作为主要产粮区之一,贡献了巨额农业产出。农业作为基础性的产业,对区域整体各方面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首先,农村金融领域的不平衡发展加剧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现代机械化农业与原始小农农业并存。潘海英等人(2013)基于长三角地区 1984—2011 年的统计数据,利用 VEC 模型证明了各地区农村发展分化与地方上投入的资本差异有明显相关关系。Adams S等人 (2016) 和Haan J D等人 (2017)证明了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有积极影响。此外由万炳刚等人(2015)的研究证实,农村金融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突出表现为一种单向的促进,意思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反过来说,农村的经济发展也能够促进金融界的发展,除此之外,正因为有了发展的差异性,才有可能促使资本进行正常的周转,但极端的差异也会使得各地农村金融业发展向极端分化。当下长三角地区整体上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带动了地方上金融业的繁荣,但又因其各地发展幅度差异巨大,使得发展不均衡日益严重。长三角地区内主要担负农业生产的三个省份,内部各市及相互之间发展差异显著,因此本文旨在通过衡量长三角地区苏、浙、皖等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性建立一个模型,深入的分析到底有哪些因素可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又是哪些原因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1.2文献综述

(一)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度量

1950年以后,出现了金融地理学,学者提出金融资源、金融要素的区域流动总是在良好的金融环境下,向高利润率、低风险区域流动,这导致了区域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这为很多金融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早期研究中,主要局限在金融区位选择和金融排斥问题。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Claessens等人(2007)通过研究各地方金融业发展差距的产生和扩张,发现金融自由化是使这一问题愈发严重的重要原因,同时这一问题又会促使行政资源的分差异配,使得反过来又恶化金融业的差距。Guevara J F D等人(2007)通过泰尔指数法,衡量了20世纪90年代欧洲各地金融发展差距,发现在整体上利率收敛的结果,最终将被各国的金融产业吸收。Christelledengr等人(2017)选择由48个非洲国家在1996-2014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评估其国家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所起到的作用。而用来衡量不平等的方式是使用三个指标,即:基尼系数、阿特金森指数和帕尔马比率。国内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如王修华(2007)通过各种衡量指数,对各地区的金融业进行对比,发现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金融发展差距仍然比较大,相关专家对此提出了三个指标,并对其进行了深度分解,从而精细地衡量了金融业发展差异度。吴娇(2013)从总体、结构、效率和支持环境角度,对农村金融业发展差距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在这三个指标的基础上,使用模糊曲线法来具体分析金融地理因素,从而得出结论。挖掘各金融地理因素对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贡献。李鑫(2014)用2002-2011 年全国将近三十个省的数据来代表我国农村金融目前的基本状况,包括一共有多少存款以及贷款,然后将比值的泰尔指数作为指标,测度了各地区农村金融业发展程度。杨德勇等人(2014)通过信用社等农村主体金融机构的相关数据,测度了2005-2012年间国内大多数省级地区的农村金融业发展差距。

因为指数只能够简单的得出金融规模的大小等等,并不能全面反映农村金融区域发展的程度。本文研究针对长三角地区农村金融差异现状的测量。根据上文分析,本篇使用泰尔指数作为测度地区金融发展水准的工具,泰尔指数作为度量地区发展差距的方式被大量研究者所接受,它既能测量对象组的组内、组外差异,也能测度两种差异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

(二) 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

1950年后的金融发展理论是之后针对地区金融业发展差距研究的主要基础。Shaw等人(1960)通过首创的渐进的金融业发展模型,率先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接着Patrick(1980)提出了新的金融发展模式,他觉得每个时间段的金融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而这期间,最应当考虑的就是金融发展因素,因为它直接影响到金融的发展,从而深入发展金融内生增长理论。到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学者们的研究转向了经济因素之外的影响因素。国外学者从法律制度、政治因素、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本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发展及其差异。我国的研究大多是基于国外学者的金融发展模式,但角度和方法不同。如王修华(2007)通过比较金融相关率、银行信贷水平,认真分析了目前金融发展到底存在哪些差异,冉光等专家在2001年的时候根据劳动分工理论提出了新的金融发展模型,并利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表明商品交易效率越高,金融发展越稳定;投资效率的生产弹性系数越高,金融发展越稳定;人均教育年限越长,金融发展越稳定;社会总的福利水平越高,金融发展越稳定;国家的协整关系越稳定,金融发展也就越稳定。相关金融专家通过使用VEC来分析哪些原因有可能会影响我国金融的发展,他指出,第一个因素就是经济,如果这个国家的经济越好,金融发展也越好;法律制度越完善,金融发展也会越好,城市化水平越高,金融发展的空间就比较小;我国政治不会过多的影响金融的发展,刘同山指出,人力资本越大,经济水平也就越高,金融发展空间也就越大。吕勇斌等人(2012) 通过模型加入了空间地理因素,证明了它们也对地区农村金融业发展影响明显。李鑫等人( 2014) 认为影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差异的因素分为区位、经济、政治和市场因素。葛永波等人(2015)研究认为历史文化因素对农村金融发展差异也有影响,因为传统上农户位置分散,农业贷款规模小,农户缺乏抵押担保,因此高不良贷款的特点导致借贷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具有逐利性,因而有逃离低效率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倾向。杨德勇(2016)选择北京-天津-河北地区及周边八省农村农业资本产出效率、储蓄投资转化率和非农产值,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验证了非线性发展规律对区域和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周泽炯等人(2016)研究农村金融因素发展的区域差异效应,证明了邮政业务、农村人均纯收入和财政支农对农业发展的正向影响。地区间金融业发展差距程度、货运量、牧渔业人均产值、人均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化水平具有反向效应。张荣(2017)利用线性回归方程与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民收入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朱富强(2017)研究发现制度因素是导致农村金融业发展差距的一大原因,因为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化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有效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政府抑制农村金融系统性的负面投资。夏露(2017)基于分工理论的金融发展模式,在创建的模型中进一步考量了教育、制度等因素,并通过对各地区发展差距的分析,研究各个因素对差距形成的贡献程度。

借鉴上文研究者的方法,可以发现经济、政治、区位和市场等因素是导致农村金融业发展差距形成的主要成因。同时考虑到农村地区的金融业和城市地区的状况相去甚远,所以本篇在研究模型里再考虑进了市场的影响。

1.3 研究方法

本篇的目的是度量长三角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差距,然后在度量结果上利用模型探究各个因素对差距的形成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8263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