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选择研究

 2022-01-17 11:01

论文总字数:18518字

目 录

1绪论1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

1.1.1研究背景2

1.1.2研究意义2

1.2 研究方法2

2国内外文研究现状4

2.1 国内研究现状2

2.2 国外研究现状2

3我国OFDI进入模式理论基础4

3.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2

3.2 决策程序理论2

3.3 组织能力理论2

3.4 演进理论2

4我国OFDI进入模式现状分析4

4.1 我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选择的全球背景2

4.2 我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选择的总体趋势2

4.3 我国不同投资主体OFDI进入模式选择2

4.4 我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的行业分布与区位分布2

4.5 我国OFDI进入模式现状小结2

5 我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选择实证分析4

5.1 理论假设与样本数据选择2

5.2 模型设定与研究方法2

5.3 相关系数分析与回归结果验证2

6 结论与政策建议4

6.1 结论2

6.2 政策建议2

7 参考文献4

8致谢4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联邦储蓄放弃了推行多年的通过货币量供应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对于20世纪90年代经济过热的现象,我国也逐渐开始通过货币政策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成功来实现经济的软着陆以及度过了亚洲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直接投资也出现一定程度减少,根据东方财富网站公布的FDI数据,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国全年每月累计FDI的同比增长呈都为负值,2009年1月份同比增长更是减少-32.17%,而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当月累计FDI全部都为负值,整体上来看,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开始呈现出减少的趋势,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坚持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并且截至2011年“新常态”局势(我国将7%的GDP增长水平写入“未来五年发展计划”),我国这二十五年的GDP保持着10%左右的高增速,这两方面使得我国的拥有足够的能力增加国际市场中的对外直接投资。

根据我国商务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我国正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家,在国际对外直接投资整体下降的趋势中逆流而上,流出流量创2011年新高,并且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1456.7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对比2002年对外投资占全球流量0.4%,2015年占比已经提高了9.9%的水平,实现了连续13年的的快速增长,成为仅此于美国第二大流出国家。

从存量上来看,我国的境外企业资产超过4万亿美元,截至2015年底,中国在2.02万境内企业在国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达到了3.08万家。存量排名从2002年的25位提升到第8位。

从投资活跃度的角度,2015年我国企业投资并购为579起,覆盖了62个国家和地区交易金额达544.5亿美元,涉及行业包括:制造、信息传输、软件、采矿、文化、体育、等18个行业,在2015年,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实施我国最大的海外并购项目,该企业以52.9亿美元收购了意大利倍耐力集团60%左右的股份。

从原因分析我国对外投资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成一下几点:第一,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发达经济体受影响较大,整体处于复苏的阶段,为我国的经济“走出去”提供了外部环境。第二,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以及现代的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为我国的对外投资提快速发展供了基础。第三,“一带一路”政策给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政策面条件,方便了企业境外投资、并购。第四,我国的产业升级转型促成了企业的进步发展,在快速的竞争当中,企业转型升级必须积极的融入到国际市场中,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中的资源为企业谋求更多的发展机遇。

1.1.2研究意义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政策层面双双为产业升级、优化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真正实现“走出去”,目前也仅仅是针对小部分国有大型企业而言。

原因是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相比,是出于落后地位的,企业本身涉足国际市场的经验不足,互联网、信息技术我国目前虽然处在高速增长的时期,当并未完全成熟,所以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对于国际市场中的潜在风险是缺少信息,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否则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冲击。

在“一带一路”政策提出之前,大部分企业并没有获得政策面足够的支持,“一带一路”政策的出台给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并购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企业有了这一层的优惠政策支持,可以相对放心地直接通过并购的方式可以快速的获得国际市场中的技术、员工、渠道,从而扩大自己市场份额。

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现有结论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对外直接投资过程汇总要得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一些可以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参考意见以及一些政策建议。

1.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从现有的文献中寻找一些存在共性的结论,确定基本的研究方向。再查阅与东道国相关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理论,如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决策程序理论等,使实证分析方法有据可依。并且结合实际现状进行现状分析,从全球北京、不同投资主体、行业分布、区位分布等方面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环境现状进行研究,设计出符合我国企业的分析方案进行实证分析,最终给出企业发展建议以及政策建议。

2国内外文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该问题的文献研究相对较少,周长辉(2005)对我国OFDI进入模式进行整合,归纳出框架,从企业文化、制度、资源、能力、等角度出发,寻找我国企业OFDI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潘振amp;鲁明泓(2006)在华外商直接投资进入模式选择的文化解释一文中从企业的文化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对比我国企业本身附带的中国文化与境外国家的文化合之间差异,得出了我国企业使用合资的方式可以规避掉文化差异给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风险。刘兴亚(2009)指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两个重要的解释变量,分别是资产专用性和文化差异。魏庆广(2011)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建立了四中分析框架,运用二值、多值、随机数Logit等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发现,跨国并购是目前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法,并且从微观、宏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对企业、政策的建议。曾修涛(2013) 利用 Logistic模型回归,从企业规模、成长性、研发能力、文化距离、东道国政府治理等因素考量,,发现东道国政府的治理、研发能力两个因素对于企业的进入模式的影响不显著。

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该问题的研究相对较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Johansenamp;Paul(1975)提出了发展阶段模型,该模型表明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的是根据地理、文化扩张和跨国公司责任为维度进行的,并且这个过程是长期缓慢的。对于企业的OFDI进入模式选择,Brouthers(1993)认为企业应该选择新建投资、并购的角度进入。而Makinoamp;Beamish(1998)认为OFDI企业应该从合资、独资角度进入.Barkemaamp;Vermeulen(1998)对两者的论文有进行了更深层面的分析,认为企业进行OFDI时,选择合资、独资、并购、新建四个角度平行进入。Moreno(2003)指出应当将企业进入进行两个阶段的划分,他认为每个阶段的影响因素都是不同的,具体需要根据企业时候具备国际经验的经验、企业规模决定。所以企业应当向考虑股权结构,再考虑多样化模式。Meschiaamp;Riccio(2008)通过对巴西200多个企业进行调研,实证发现文化差异会增大企业OFDI的风险。Slangenamp;Tulder(2009)结合了文化差异、合资、独资对进入模式进行研究,发现文化差异大的情况,企业更倾向于选择独资模式进入。

3我国OFDI进入模式理论基础

3.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邓宁(John H•Dunning)1977年在《折衷理论方法探索》(A Search for an Eclectic Approach)一文中提出了国际生产这种理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住房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阐述跨国公司生产经营的变化,该理论的核心要素分为三点:垄断优势(Monopolistic Advantage)、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区位优势(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

垄断优势主要指的企业的无形资产,例如即使、商标、商誉、管理等,在跨国生产经营当中,可以利用这类垄断型的优势降低交易成本。

内部化优势指的是企业优势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能力,例如技术、知识产品等,内部化能力越强,企业交易活动的各个环节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统一管理,利于企业产销、资源配置的稳定,从而使企业形成垄断优势,亦即所有权特定优势。

区位优势指的是东道国比母国之间的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优势。例如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置,劳动力等,如果区位优势存在,利于企业的经营生产,那么区位优势对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就会取到重要作用。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邓宁认为在企业形成了垄断优势和内部化优势的前提下,如果东道国还满足区位优势,那么东道国就成了企业进行外商直接投资最佳选择。

3.3 决策程序理论

Root(1994)提出了决策程序理论,该理论声明了在存在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约束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无法理性的做出最优决策,该理论对决策进行分等级的分析框架,使得管理者可以根据理论的分析模式对实际生产经营问题进行分析。Kumaramp;Subramaniam(2001)对决策程序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晚上,由于跨国经营的影响因素的众多,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决策的难度更高,并且决策者的能力、决策的不可逆性、决策复杂度等因素都是会决策本身形成干扰,管理者需要根据实际的环境进行考察,其核心在于决策程序的最优化是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决定性因素都,但是该理论的出发点是从决策的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4 组织能力理论

Aulakhamp;Kotabe在1997年提出了这个针对企业进入模式选择的新兴理论。选择的标准是根据交易成本最小化,主要强调了企业内部、自身的能力,例如企业的学习能力、信息传播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等,如果企业的隐含行很强,具备一定的内部化能力,那么使用并购的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很好的保护,否则企业应当选择合资或者并购的选择,通过吸纳东道国公司的技术、资源提高企业组织能力,例如建立战略化合作关系、虚拟制造等方法都可以提供企业的组织能力,但是该理论没有将政治、社会因素考虑在内,并且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很难进行量化定义,因此该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3.5 演进理论

Johansonamp;Vahlne在1977年指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跨国经营,这个过程应当是一个演变的过程,演进理论认为企业在跨国经营指出,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而是在权衡风险与收益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投入的追加,不断的演变进化,直到企业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中建立分支组织的能力。演变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将OFDI过程第一次从动态的角度进行了将研究,着重于企业内部化,或者说企业本身的不断变化,因而演进理论弱化了进入模式的垄断因素、区位因素等角度的考量。

4我国OFDI进入模式现状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851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