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氯乙烯基炭小球的制备及其CO2吸附性能

 2022-03-09 08:03

论文总字数:32429字

摘 要

温室效应所引发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而这其中,CO2的贡献尤为明显。如何有效的控制CO2的排放以及对于已经排放的CO2的处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关于CO2捕集与封存技术(CCS)的研究。在捕集阶段根据其技术不同可分为:燃烧前捕集、富氧捕集以及燃烧后捕集。而针对目前工业最常使用的CO2燃烧后捕集过程,目前主要通过吸附剂、吸收剂、膜分离等手段进行,我们通过利用废弃聚氯乙烯制备的炭小球对CO2进行捕集并考察了不同活化条件下制备的炭小球的性质及其CO2吸附性能,具体结果如下:

1、我们采用了KOH和NH3两种活化手段来对炭球进行活化,并得到了孔径分布大约在0.6 nm左右的材料;

2、NH3作为活化手段时,样品的比表面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使用KOH作为活化手段时,样品的比表面积在处理温度为700℃时达到最大。

3、在使用NH3作为活化手段时,180CS-NH3-700-180显示出最高的CO2吸附容量,58.6 cm3/g(11.5wt%);而使用KOH作为活化手段时,300CS-KOH-700-180显示出最高的CO2吸附容量,183 cm3/g(35.9wt%),并且其吸附性能稳定。

关键词:炭小球;二氧化碳捕集;吸附;吸附选择性;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stic of PVC-based carbon spheres for CO2 capture

Abstract

The impact of greenhouse effect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pparent, one of the causes is the release of CO2. It’s important for mitigating this change to find the way to control the emission of CO2 and to deal with the anthropogenic CO2 from fossil fuels, especially the CO2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Based the applicability, the capture progress can divide into pre-combustion, oxyfuel combustion and post-combustion. About the post-combustion, usually utilize adsorbent, absorbent, barrier separation to capture CO2. In our experiment, we use PVC as the raw materials and use NH3 and KOH as activators to produce activated porous carbon spheres, with millimeters in diameter and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And the results as following:

1. We used NH3 and KOH as activators to activate carbon spheres, and the almost ACSs show 0.6nm pore width.

2. When use NH3 as activator, the ACSs’ BET surface areas get to larger as the temperature higher. But when use KOH, at 700℃ we get the biggest BET surface area’s sample.

3. When use NH3 as activator, 180CS-NH3-700-180 shows the highest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when use KOH, 300CS-KOH-700-180 shows the biggest capacity and have stable absorption capacity.

Key words:Carbon spheres;Carbon dioxide capture;Adsorption;Electric swing adsorption;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 1 -

1.1 温室气体及温室效应 - 1 -

1.1.1 温室气体 - 1 -

1.1.2 温室效应的影响 - 2 -

1.2 CO2的捕集技术 - 2 -

1.2.1 燃烧前捕集 - 2 -

1.2.2 富氧燃烧捕集 - 3 -

1.2.3 燃烧后捕集 - 3 -

1.3 燃烧后CO2捕集技术 - 3 -

1.3.1 吸收法 - 3 -

1.3.2 吸附法 - 4 -

1.3.3膜分离法 - 5 -

1.3.4低温分离法 - 5 -

1.4 CO2吸附材料 - 6 -

1.4.1 硅胶 - 6 -

1.4.2沸石分子筛 - 6 -

1.4.3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 - 6 -

1.4.4多孔炭材料 - 7 -

1.4.5固态胺 - 7 -

1.5 二氧化碳吸附的炭材料进展 - 7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 - 11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13 -

2.1 实验原料及主要实验设备 - 13 -

2.2材料的表征 - 13 -

2.2.1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的测定 - 13 -

2.2.2 粉末X射线衍射(XRD) - 13 -

2.2.3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 14 -

2.2.4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14 -

2.2.5 元素分析 - 14 -

2.2.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14 -

2.3 PVC小球的制备 - 14 -

2.3.1 PVC的溶解度实验 - 14 -

2.3.2 PVC成球实验: - 15 -

第三章 含氮炭小球的制备及CO2吸附性能 - 20 -

3.1炭小球的孔结构 - 20 -

3.1.1 炭小球的大孔结构 - 20 -

3.1.2 炭小球的微孔结构 - 22 -

3.2 含氮炭小球的化学组成 - 25 -

3.3 含氮炭小球的CO2吸附性能 - 27 -

第四章 KOH活化的炭小球及CO2吸附性能 - 28 -

4.1 KOH活化的机理 - 28 -

4.2 KOH活化的炭小球的微孔结构 - 29 -

4.3 KOH活化的炭小球的化学组成 - 31 -

4.4 KOH活化的炭小球的CO2吸附性能 - 32 -

结论与展望 - 34 -

致谢 - 35 -

参考文献 - 36 -

第一章 绪论

CO2的化学性质稳定,并且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它能够改变地球的热辐射平衡,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从而产生“温室效应”。随着经济的发展,由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资源燃烧所排放出的CO2量也在急剧的增加。我国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每年的气体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预计在2020年前后将成为第一排放大国。因此我们面临着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和CO2减排压力日益严峻的双重压力。而其中降低CO2的排放量可通过两种方式达成:一种是提高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的比例,虽然这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佳途径,但是这些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受到了很多实际因素的制约,无法在近期实现大规模应用以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种方式是对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储存,对于降低化石资源燃烧产生的CO2,这种方式是目前最适合的。因此,研究工业生产中CO2分离和储存的新技术,对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社会意义。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以氯乙烯为单体的热塑性高聚物,其应用十分广泛,是世界上四大通用塑料之一。主要是由于其生产成本较低,且加工性能好,经其制备出的材料的物理及化学性能优良,因此作为一种生产原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工、农业以及建筑行业等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据估算,2015年全球聚氯乙烯产量在4600万吨左右,而聚氯乙烯相关制品的年废弃量可以达到数百吨。这些废品对我们生存所依赖的土地、湖泊等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回收并合理利用废旧的聚氯乙烯及其制品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对聚氯乙烯废弃塑料的利用主要是焚烧、热解和气化等三种方式。采用聚氯乙烯为原料制备活性炭,既可解决废弃物处置问题,又能提供一种廉价和高效的活性炭吸附材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32429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