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苏自然灾害时空格局

 2022-01-20 12:01

论文总字数:17095字

目 录

1.正文 1

1.1引言 1

1.2研究进展 1

1.3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

1.4历史时期江苏自然灾害时空格局 2

1.4.1明清时期江苏地区四大自然灾害频次总体时间分布序列 2

1.4.2明清时期各灾害频次时间序列对比和相关性 3

1.4.2.1雨灾与涝灾时间序列对比及关系 3

1.4.2.2雨灾与风灾时间序列对比及关系 4

1.4.2.3雨灾/涝灾与旱灾时间序列对比及关系 4

1.4.2.4涝灾与风灾时间序列对比及关系 5

1.4.3降水及干旱时间序列与干湿指数变化之间的关系 6

1.4.3.1干旱与干湿指数的关系 6

1.4.3.2降水与干湿指数的关系 7

1.4.4明清时期江苏地区自然灾害空间频次分布总体情况 8

1.4.5明清时期江苏四大灾害的空间分布情况及成因分析 9

1.4.5.1涝灾空间分布 9

1.4.5.2雨灾空间分布 11

1.4.5.3风灾空间分布 12

1.4.5.4旱灾空间分布 14

1.4.5.5.雨涝分布对比 15

2.总结与讨论 16

2.1主要结论 16

2.2讨论 16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明清时期江苏地区自然灾害时空格局

杨东升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recorded in the historical materials including "China Natural Disaster Summary · Jiangsu Volume", "History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History of the Qing Dynasty" were extracted, coll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levant research progres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disasters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a certain regularity, which as follows:1.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Jiangsu, rain, floods, wind and drought were the main natural disasters, of which the most frequent was floods, accounting for 72.3%. The distribution of rain is generally northwest - southeast, extending from the Xuzhou area in northern Jiangsu to the southeast, with the highest frequency of disaster in Xuzhou, Yancheng, Huai'an, Taizhou, Yangzhou and Suzhou; 2. In the time series, the rain and flood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period, the windstorms and the tide are complicated, and the distribution time is basically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floods. The year of drought is lagging behind in the year of heavy rainfall,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historical major El Niño phenomena; 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in and water is northeast - southwest,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rought is not obvious. In northern Jiangsu, the storm is concentrated in Taizhou and Suzhou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Jiangsu.

Key words: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Jiangsu; natural disaster; Space - time pattern

1.正文

1.1引言

自古以来,自然灾害都是影响社会变迁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历史上各个朝代都对自然灾害有相关记载,以明清时期最为详尽,竺可桢先生将明清时期定义为“方志期”[1],又明清时期处于相对寒冷的时代,俗称“小冰期”,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都极高,达到历史时期一个新的高点[2],明清时期也成为国内学者灾害研究的热点历史时段。

江苏地处中国东部,属于东亚季风区。明清时期经济活动发达,地形地貌以平原、丘陵为主[3],水系情况较为复杂,大部基本被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覆盖,且整个江苏处于中国夏季风的进退通道,雨带的位置和范围多变[4],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使得江苏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分析明清时期的江苏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不仅可以反应该时期江苏的自然灾害演变特点,也可对未来灾害演变的预测和分析提供帮助,并可为当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借鉴[5]。曾有关于浙江沿海明清时期的自然灾害时空格局的分析,缺少关于江苏地区的相关研究,这也是选取本题的主要原因。

1.2研究进展

关于该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张德二等人依据清代“晴雨录”为数据推算根本,采用复原推算和7年降水拟合方法进行1723-1800年间年降水量的定量推算,其数据推算结果自证合理[6],但没有深入研究清中期降水分布规律和原因;薛积彬等指出明朝中期到民国时期(1480—1940aA.D.)广东省旱涝区域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受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甚至也受到一定程度印度夏季风和东亚气候系统发生改变等共同作用的结果[7],可见历史气候的变化对于历史灾害发生的影响相互关联。后张德二以聚类分析提取历史近1000年的6个区域包括VI-长江下游区域的干湿变化,发现其存在明显的3年准周期性,并视其为最近100年干湿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4],这对于后续关于灾害与干湿指数的分析起到了一定参考作用。钟巍等选取史料中1480-1940年间共460年的旱涝灾害记录,采用湿润指数法建立湿润指数,并用最远距离法作聚类分析,讨论了广东省在15-19世纪末期间总体和不同冷暖时期的旱涝区域分布状况,其指出113°E似乎是广东省的气候特征和分界线,该经线东西两侧的旱涝分区界线分别沿经线、纬线分布部,并总结规律,发现珠三角地区是较为稳定的涝灾多发区[7],对研究提供了方法参考。王洪元等分别以年际线和年内月份为分割,分灾种和灾害总体情况进行了徐州地区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探究[8]。这些数据对后期整体分析江苏自然灾害的历史时空分异起到了参考作用。后刘毅以全国为调查样本,以《中国古代重大自然灾害与异常年表总集》等为数据支撑系统分析了民国前后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的时空格局,认为从历史维度看,不同灾种发生频次不同,空间格局呈现明显地域分异,且灾害带来的损失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也明显不同,呈现一定规律[9],结论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可行性。

1.3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文章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为《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江苏卷)》[10],并参考孙宝兵[11]对于《明史》《清史稿》中相关本研究内容的原记录摘取,录入资料中有灾害记载的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至清代道光十四年(1834年)约500年间江苏地区的各类灾害及频次、发生年代、季节、受灾地区等信息,并从录入数据中选取了明清时期较为突出的四种自然灾害,

通过分析记录去除同地级市和临近城市灾害重合情况,分灾种逐一利用相关软件(arcgis10.1/arc catalog/MS excel)制成专题地图和时空序列图以反应明清时期不同种类的灾害情况在江苏地区的时空分布,结合时空分布展现的规律和相关研究进展提取关键论点并进行对比分析。由于明清两代江苏省的区划版图存在差异,为了便于宏观分析空间分布情况,文章结合当时的行政区划情况统一为现今江苏省行政区划图,分南京、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盐城、徐州、淮安、宿迁、南通、连云港、镇江13个地级市。

1.4历史时期江苏自然灾害时空格局

1.4.1明清时期江苏地区四大自然灾害频次总体时间分布序列

文章根据《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江苏卷》等史料所记录的明清两代(1375-1826aA.D.)近500年间的主要自然灾害数据,提取出主要的四大灾害:雨、涝、风、旱,并根据年份制成了各灾害年频次的时间序列图以及四种灾害年频次的时间序列图(如图1)。为了更好地展现各灾害之间的时间对应关系,文章对各灾害进行了时间序列上的两两对比,以寻找各灾种时间分布上的规律和关系。

图1 雨、涝、风、旱四种灾害时间序列图

由图1可见,明代总灾害频次年变化较清代更大,激增和骤减情况较多但年较差小于清代,年平均灾害次数8.13次;明末清初两朝交界时期(1580aA.D.-1680aA.D.)年灾害频次变化明显,达到一个小高峰,年灾害发生频次极不稳定,之后直到19世纪中叶,清代有2-3次年灾害频次的激增突变之外,年灾害频次基本趋于稳定状态,年均灾害次数在7.6次左右,较明代略少。

竺可桢、吴永红等学者均对明清时期小冰期进行了还原和估测,其中东部季风区, 1477aA.D.-1747aA.D.为第一阶段小冰期[12],气候相对寒冷,具体可精确到三个寒冷期Ⅰ、Ⅱ、Ⅲ,其中Ⅰ期 (1450’s-1470’s) (1490’s-1510’s);Ⅱ期(1560’s-1600’s) (1620’s-1690’s);Ⅲ期(1790’s-1810’s) (1830’s-1890’s)[2],并参考其绘制的1000’s一1990’s中国华东区10年平均气温距平,由明到清,气温总体呈减增趋势,且明清两朝交界处正好处于相对明显的一段寒冷时期,清中期后气温逐渐回升。据此猜想,明清交界气温的反常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不稳定性,灾害频次年变化率大与气温的阶段降低有很大相关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7095字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