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友梅京味小说中的小人物和大文化

 2021-12-11 07:12

论文总字数:18025字

摘 要

京味小说是用北京方言叙写北京城的人物、故事的一种小说作品,其中蕴含着浓郁的北京风土人情、民族历史和精神文化。

邓友梅继承老舍的创作风范,他的《烟壶》、《那五》、《双猫图》、《寻访“画儿韩”》等小说京味十足,又不失韵味。他的京味小说创作具有刚健、平实的风格,格调昂扬向上,善于以小见大,因此邓友梅在小说中重点塑造了落魄的旗人、自尊的手艺人、侠肝义胆的壮士、热情仁义的坐商行贩和各具特点的满汉女性五类小人物形象,虽然他们身份卑微、平凡普通,却能彰显出浓厚庄重的京味文化。邓友梅通过小人物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的生活鲜活地体现了京味语言文化、礼仪文化、建筑文化、旗人文化、文化遗产、风俗文化以及地标文化,表现了京味文化的悠久博大、精致美好。

关键词:邓友梅、京味小说、小人物、京味文化

DENG Youmei’s beijing Flavour Novels of little people and BEIJING’ culture

Abstract

Beijing taste novel is written in Syria in Beijing dialect of Beijing city characters, stories, which contains strong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national history and culture.

Deng Youmei's Snuff-Bottles and other Stories, NaWu, the Dualt-Cat Figure, the Search for "Hua han" Jingwei full without sacrificing flavor,without losing the charm . His novels with Beijing flavor focuses on shaping the bannermen, artisans, warrior, sitting commercial vendors, and Han women five small characters, those characters ups and downs, joys and sorrows of life reflects the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etiquette culture, architectural culture, Manchu culture, cultural heritage, custom culture and cultural landmark, the Beijing taste culture of broad, long delicate and beautiful.

KEYWORDS: Deng youmei, Beijing novel, the little people, the Beijing culture

目录

邓友梅京味小说中的小人物和大文化 I

摘 要 I

Abstract II

前言 4

一、邓友梅的京味小说 4

(一)京味小说与京味文化 4

(二)邓友梅的京味小说创作 5

二、邓友梅笔下的小人物 7

(一)旗人子弟 7

(二)手艺人 8

(三)壮士 8

(四)坐商行贩 9

(五)满汉女性 10

  1. 小人物与京味文化 11

(一)京味语言文化 11

(二)北京礼仪文化 12

(三)北京建筑文化 13

(四)旗人文化 14

(五)京味文化遗产 15

(六)京味风俗文化 16

(七)京味地标文化 17

结语 17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前言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京味小说是一个有着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学流派。以老舍先生为奠基人,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京味小说家。邓友梅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沿袭了老舍的风范,在继承了纯正京腔京韵的基础上,创作视野逐渐拓宽,涉及了八旗子弟、烟壶的内画技术、各种民俗风味等个性化书写,他的小说《那五》、《烟壶》、《寻找“画儿韩”》、《双猫图》等作品受到高度的评价。

在邓友梅的小说中,他把大部分目光聚集在了小人物的身上。倒驴不倒架的落魄子弟那五、卑微活着的金竹轩、倔强的小手艺人聂小轩、社会底层的库兵……北京城中的小人物各式各样,各有各的特点。他们的生活很平凡,默默无闻;他们的命运很普通,少有人知。通过邓友梅的书写,却能大放异彩、精彩无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小人物虽然身份卑微,社会地位低下,却能体现出深厚博大的京味文化。本文即从邓友梅京味小说中的小人物入手,探讨他们身上蕴含的京味文化传统,感受京味文化的魅力。

一、邓友梅的京味小说

(一)京味小说与京味文化

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老舍就开始以北京为题材开始创作小说,并且广受好评。因此,“老舍味”的小说也成为一种比较独特的文学风格。等到八十年代,在北京文坛上,一大批作家涌现出来,邓友梅、刘心武、陈建功、苏叔阳、韩少华……他们追随着老舍的步伐,继承老舍的创作风格。由于这些作品大多出自北京作家之手,又主要描写北京人、北京事、北京城,凸显了北京文化精神,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重视,“京味小说”的概念由此确立。

但是,“京味小说”到底是什么?许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其中一些也很有代表性。史继中认为老舍的小说是“精粹通俗的北京话,描写北京城,描写北京人,描写北京人的命运、遭遇和希望。”[1]朱瑢认为在老舍的这些作品里“不仅有纯熟的北京语言,还写出了北京历史文化对人物心理生成的影响,描绘了北京城市风俗人情和传统习性等等方面。”[2]这样看来,有部分学者是通过对老舍作品的评价来定义京味小说,认为老舍的小说等同于京味小说。

刘颖南和许自强将京味小说分成三个层面来解释。首先,是“用北京话写北京人、北京事;”其次,在此基础上“写出浓郁、具体的北京的风土习俗、人情世态;”最后,要表达“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在北京人精神、气质、性格上所形成的内在特征。”[3]这是一种相对全面、贴切的见解,很好地诠释了京味小说。

京味小说经历了三代京味小说家的发展。老舍作为京味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创作就是京味小说的范本。在他的小说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下层平民生活、底蕴浓厚的北京城、满族文化、幽默的京味语言以及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第二代作家,以邓友梅、陈建功、韩少华等为代表,一方面承袭老舍的创作,另一方面也开拓了新的局面。北京方言的使用更加普遍、通俗。故事常常发生在北京胡同、四合院、大杂院中。二十世纪90年代,王朔、刘一达等作家的出现,为京味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语言上当时流行语毛泽东语录、大街标语等使用比比皆是;作家将目光转移到更宽广的城市建筑空间上。

京味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蕴含着浓厚的京味文化。京味文化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宫廷文化、缙绅文化与庶民文化三种不同阶层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了北京传统文化的精华,也保存了千年古都特有的迷人文化魅力。其中也包含着许许多多不同的方面。提到京味文化,可能第一时间印入脑海的是高耸的城门楼、恬静的四合院、地道的北京小吃、热闹的小茶馆、独具风味的民俗风情、“俚而不俗”的京片子……这些都是北京长久积淀下来的独特的城市性格、城市名片,语言文化、建筑文化、旗人文化、遗产文化和风俗文化等都是京味文化的灵魂。有人说京味文化是庄重中透着悠闲,具有雅俗共赏的特征,也使北京人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情有独钟,就算离家再远,也难以忘怀。京味小说家就将这些都体现在小说中,尤其是清末民初这一时期,更是叙写的重点。其中政治历史因素也增添了更多的风味。一些京味作家,他们还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来展现大文化,因为这些人长期浸染在北京这座大染缸里,一举手一投足都散发着北京文化的风采,更富有感染力,当然,大部分属于市井文化,也就是平民的文化。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8025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