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制、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

 2021-12-02 08:12

论文总字数:26702字

摘 要

2008年爆发了美国次贷危机,华尔街高管的天价薪酬遭到媒体曝光,引来了舆论的关注。各国政府纷纷对高管薪酬进行了管制。我国政府在此背景下对国有企业高管采取了更为严格的薪酬管制。本文首先讨论了政府对我国国有企业采取薪酬管制的原因,然后基于公司治理和企业绩效两个角度,在 A股上市公司中选取了467家国企从2011年至2013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国企公司治理、企业绩效与薪酬管制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薪酬管制在我国国企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薪酬管制与公司治理两者紧密相关,公司治理是薪酬制度的基础,严格的薪酬管制会降低国企高管的积极性,并最终导致企业绩效下降。

关键词:薪酬管制;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绩效

Compensation Regula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bstract

In 2008, the US sub-prime Crisis was burnt out , sky-high compensation of Wall Street executives was exposed by the media. This caused  widespread public outcry over sky-high compensation on Wall Street. In this case, our government adopted a more rigorous compensation regulation on the top managers of SOEs. This paper is as a starting point, discussing the reasons for SOEs’ compensation regulation firstly, and then using compensation-corporate governance model and compensation-performance model, selecting 467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1 to 2013 panel data. Eventually, we conclude that compensation regulation on the top manager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s ubiquitous,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ensation regul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rather close,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salary system, rigorous compensation regulation could dampen the executives' motivation and eventually leads enterprises performance to declining.

KY WORDS: compensation regulation, SOE,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formance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基本概念的界定 2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6

第2章 文献综述 8

2.1 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薪酬管制研究 8

2.1.1 基于公司治理角度薪酬管制原因的研究 8

2.1.2 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的研究 8

2.2 基于企业绩效角度的薪酬管制研究 9

2.3 文献评述 10

第3章 研究假设的提出和模型的构建 13

3.1研究假设的提出 13

3.1.1 薪酬管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与假设 13

3.1.2 薪酬管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与假设 14

3.2 模型构建 15

第4章 实证分析与实证结果 16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16

4.2 变量的选择 16

4.3 描述性统计 17

4.4实证分析 20

4.4.1 薪酬管制与公司治理的回归分析 20

4.4.2 薪酬管制与企业绩效的回归分析 21

第5章 结论 23

5.1 研究结论 23

5.2 政策建议 23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了华尔街的一场风暴,次贷危机迅速地席卷全球,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强大波动和冲击。在此背景下,华尔街高管们的天价薪资遭到舆论的猛烈抨击。作为次贷危机源头的美国,政府率先对高管薪酬颁布了“限薪令”。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颁布救市政策的同时,也纷纷对高管薪酬进行了限制。因此,美国这一次金融危机成了此次全球范围内薪酬管制浪潮的导火线。在此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高管的巨额薪酬也成为了国内大众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受到政府管制的情况并不少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一直将我国国企的改革作为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重点,这其中也包括了我国国有企业薪酬制度的改革。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成为我国政府加强对企业高管进行薪酬管制的一次契机。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一年内,我国政府对央企高管发出了“限薪令”:颁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规定了我国中央企业的负责人其薪酬收入的高低由该企业员工的过去一年平均薪酬决定。政府又于2014年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进行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改革,坚决对一切不合理的、过高的收入进行实质性调整,比较合理地确定并且要求严格规范国企高管的各项支出费用和工资待遇[1]。到这里,我国国有企业高管的薪酬制度改革正式开始,这也是国企改革中最关键的一步。本文认为政府正式地推出以上的薪酬管制措施,正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近些年来许多国有企业高管天价薪酬的曝光。

薪酬管制与公司治理、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们对此存在着分歧。周佰成、王北星在200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2]中认为,高管薪酬与公司治理、企业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高管薪酬更多的和企业的所处地区、行业、股东背景有关,而学者周宏在2010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高管的薪酬激励强度与公司治理、经营绩效三者之间紧密相关。因此本文研究薪酬管制与公司治理、企业绩效的关系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影响薪酬管制的公司治理因素有哪些,如何合理地解释这些影响因素,薪酬管制是否影响企业绩效,是否能通过公司治理来改善高管的薪酬制度。

基于上述的研究背景,本文将从我国国有企业的薪酬管制角度来讨论薪酬管制对公司治理、企业绩效的影响,从理论和制度两个角度,来分析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制的成因,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制与公司治理、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试着从薪酬管制的角度,发现我国在国企薪酬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来改善国有企业现存的薪酬制度,从而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的提高。

1.2基本概念的界定

(1)国有企业

本文所提到的薪酬管制、公司治理以及企业绩效的研究主体,均是指我国的国有企业,因此首先需要对国有企业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在我们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国有企业是指国家或者说国家控制的企业作为出资人,被投资企业里面实收资本的50%或者50%以上是由国家出资,在这其中会包括国家资本以及国有法人资本;或者国家或国有企业虽然没有拥有该企业的多数股权,但是对被投资企业有着实际控制权。

国有独资企业是指受到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制约,并且由政府投入全部资本的一类型企业。自然和资源类垄断企业,如水源、天然气、电力、铁路交通等都属于这一类企业。

国有控股企业指由国家出钱控制其所有权,并且它们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制约。这些企业虽然既有服务社会的目标也有经济上的目标,但是以服务公众目标为第一目标,经济目标服务于社会目标。国有控股企业间接为人民提供公共上的服务,主要表现为向国家上交股股票息以及红利。这类企业主要设计到医药、交通等行业,基本上是我国的经济支柱行业和即将成为自然垄断的企业等。

由于无法获得未上市国有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并且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更为完善,因此本文中所提到的国有企业指的是上市的国有企业,为了进一步缩小范围,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国有控制的A股上市国有企业。因此下文中所提的国有企业均是指国有控制、A股上市的国企。

(2) 公司高管

西方对于公司高管较早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界定,在西方相关文献和有关高管的理论中,公司高管主要是指公司的总经理,即企业经理人。这是因为西方国家股权比较分散,经理人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负责人,对公司的治理和绩效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同时将经理人作为公司高管进行个体研究,可以得到更好的个体数据,如传统经济学中的自利偏好、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代理人的不平等厌恶等。

在国营经历了大概二十年的改革之后,在生产以及组织人员的过程中具备了有一定的自主权,企业自己负责自己的盈利与亏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再加上我国国企一定的特殊性,我国国企高管仍然以行政任命为主。在国内已有的文献中,对我国公司高管的界定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将公司高管定义为董事、监事和经理人员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如陈信元、陈冬华在2005年的一篇文章中所述;二是将公司高管定义为董事长和总经理,如李增泉(2000年)在研究中提到[3],我国出于很多特殊因素的存在,国有企业的很多经营决策都是由董事长和总经理最终决定,董事长和总经理对公司的治理和业绩有着绝对的影响,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相对于他们来说有可能是相当微弱的;三是将公司高管定义为总经理、副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4],如辛清泉和谭伟强(2000年)。

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只披露公司前三位高管或团队薪酬的信息,因此虽然上述文献中对公司高管都从董事长或总经理的角度界定,但在做实证分析时,前三位高管薪酬总数常常被用来作为高管薪酬的代替。本文后面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则所提的公司高管是指国企的总经理,但实证分析时仍采用前三位高管薪酬作为替代变量进行研究。

(3) 高管薪酬

本文所指的高管薪酬为显性的货币薪酬,一方面是因为隐性薪酬,包括在职消费、非货币福利等在企业的信息披露中很难直接查阅,以往学者经常采用管理费用,或者现金流量表中的其他明细来作为在职消费的代替变量,但是这些替代变量都并不准确,因此在实证研究中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另一方面,我国国有企业的高管薪酬仍然以货币薪酬为主,股权激励等激励方式并不多见,因此本文所指的高管薪酬为国企总经理的货币薪酬,但是如上文所说,我国上市公司只公布了公司前三位高管或团队收入的相关信息,因此本篇文章的实证分析将选取前三位高管薪酬的数据来做为高管薪酬替代变量做研究。

(4) 薪酬管制

在英文当中Regulation这个单词在学术界一般被翻译成“规制”。以维斯库西为代表的西方学术界的学者认为,管制是政府对个人以及组织实施的强制性制约,政府主要通过采取强制性手段来

实现管制。还有学者丹尼尔.F.史普博在《管制与市场》一书中写道,管制是指政府通过制定一些规则,并强有力地执行它们实现的,其目的是非间接地干涉市场上的行为机制或间接地影响公司以及购买者的供需决策。而日本学者植草益则对规制一词的解释是:社会公共机构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企业进行的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而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则认为,管制就是政府通过颁布规章制度或法律法规,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来制约企业的销售、价格以及其他重要生产决策等经营活动。

我国虽然在理论上对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所做出的贡献持肯定的态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国相对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来讲,对国企职业经理人的薪酬工资等一直实施可比较严格的管理,最主要的管制手段就是在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与本企业职工的人均工资水平之间建立联系。政府实施的这些管制措施,显著地降低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人与委托人进行薪酬水平谈判的资格,这样就委托人在聘用经理人时要先约定薪酬安排。

(5) 公司治理

在广义上,公司治理包含了公司与利益关系者之间所有在法律法规上的关系。而狭义上可以表述为公司的所有者,董事会以及经理管理层之间的内在关系。

有国外学者Berle和Means(1932年)在其出版的《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这本书中,挑选了美国200家比较大的公司做了分析,惊奇地发现在选取的大公司中相当大比例的公司的是由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控制的,而这些人并没有掌握公司的股权。通过上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公司在实际已经被由职业经理组成的“控制集团”控制,现代性公司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已经分离。学者钱德勒认为,由于股权分散的不断加剧和管理的持续专业化,这样就使得掌握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和拥有一定管理知识的经营管理人员在实际上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发生了“两权分离”的现象。

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不是同一人所有,这首先带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已经失去了控制权的企业所有者通过何种方法来制约束已经拥有控制权的经营者,让他们不要胡乱使用经营管理决策权,而是努力为企业的所有者创造更多的利润,这个问题也是委托代理理论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现代公司治理理论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的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把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下,企业的所有者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概括来说就是:两者所代表的经济利益不是完全相同,他们各自所承担的风险大小不一样,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和企业如何运用资金的信息不对等。企业的经营者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比企业所有者具有很大的信息优势,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利益与公司所有者不一致,更有甚者会损害企业所有者和公司集团的利益,从而诱发风险。为了防止公司经营者侵害所有者和公司的利益,保证企业和公司所有者的资金安全,获取最大限度的投资回报,有必要引入公司治理的制度,可以达到鼓励和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目的。

现代的经济理论中,委托代理的基本理论思想就是:公司的股东拥有公司的实际所有权,也就是委托代理理论中的委托人,而企业的高管则代理股东行使经营管理权,是公司的代理人。经济人假设认为人都是理性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代理人是自利的,他们的利益和公司所有者在根本上并不完全一样,经营者的行为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如何使代理人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也就是代理风险问题,进一步说,就是怎么样建立一种有效的约束机制,这样就可以监督经营者为股东权益的最大化服务。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6702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