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的形成机制及其监控

 2021-11-30 08:11

论文总字数:25656字

摘 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金融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也催生了一些新的事物的诞生。自那时起,全球各界的目光越来越聚焦于一个新的概念---影子银行体系。作为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的产物,影子银行的发展具有其时代特点,其所在的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和潜力的领域。与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影子银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影子银行体系可以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加剧流动性风险。因此,详细的分析影子银行的形成机制,并提出对我国影子银行监控的建议,对于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是本文的导论。主要探讨本文的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整理前人的研究成果,罗列本文的研究框架,提出研究方法。

  1. 从影子银行的定义开始,探讨国内外对于影子银行发展的认识,总结影子银行的特征,并提出对于我国影子银行的具体分类,最后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的成因。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是社会投融资需求旺盛以及金融创新的结果。
  2. 是本文的实证部分。选取GDP、CPI、M1作为宏观经济的代表变量,探究影子银行体系与我国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
  3. 从监管对象、监管主体、监管特点以及监管法规上作出影子银行的中外监管比较,比较对象分别是美国、英国、欧盟及中国,目的是为第五章探索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出路、并提出我国的监管建议做铺垫。
  4. 分析我国在影子银行监管方面的现状以及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首先在制度方面,要提高影子银行体系的信息透明度,并建立消费者保护机制。其次在国际合作方面,要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国际监管合作。最后要积极引导金融创新,使影子银行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其积极作用。

关键词:影子银行;形成机制;宏观经济;监控

Abstract

Since 2008, the outbreak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brought huge loss to the financial world. However, it has also hastened the birth of many new things. Since then, the world emphasised more on the new concept---shadow banking system. As the product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 the developments of shadow bank system have their features and its industry is the most energetic and potential fields among the industries in China. As the same with all the new things, shadow bank system is a double-edged sword. On the one hand, shadow bank system can enhance the financial market’s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also intensify liquidity risk. Consequently, analyzing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hadow bank system in detail and putting forward suggestions of shadow bank system’s surveillance are essential to the our country’s financial reform and finan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 contains six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It mainly includes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arranged former research findings, lists research framework and proposes research methods.

The second chapter start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shadow bank system. This part explores the findings of shadow bank systems at home and abroad, proposes specific catagories of Chinese shadow bank system and analyzes the origins of Chinese shadow bank system. From the analysis, we can easil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developments of Chinese shadow bank system is the results of the social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needs, as well as financial innovation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empirical section. The article selects GDP, CPI and Money supply as macrovariables. Besides, the article also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adow bank system and Chinese macro-economy.

The forth chapter compares the surveillance of America, England, European Union and China from the aspects of supervising entities, supervising subjects, supervising characterists and supervision laws. This chapter aims at seeking the development outlet of Chinese shadow bank system and paving ways for supervisory suggestions.

The fifth chapt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China has faced in the field of The shadow bank regulatory and proposes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aspect of rules, China has to improve the nformation transparency of shadow bank system, set up Consumer protection mechanism. Then, in the aspec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hina should enhance international supervision cooperations of shadow bank system. Finally, China should positively guide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play its positive role to the utmost extent.

KEY WORDS: Shadow banks, Formation mechanism,Macro econimy, surveillance

目 录

1、 导论 1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

1.1.1选题背景 1

1.1.2选题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 论文的框架与研究方法 2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3

2、影子银行形成的理论分析 4

2.1 影子银行的理论界定 4

2.1.1 影子银行的定义 4

2.1.2 影子银行的特征 5

2.1.3我国影子银行的分类 5

2.2影子银行形成原因分析 8

2.2.1社会的融资需求与投资需求 8

2.2.2金融创新 8

3、实证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9

3.1 数据的选择和处理 9

3.1.1 数据的收集及变量的选取 9

3.1.2 数据的处理 9

3.2 实证部分 11

3.2.1 ADF检验 11

3.2.2 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1

4、中国影子银行监控体系构建 13

4.1 中国影子银行监控体系分析 13

4.1.1 现状分析 13

4.1.2 影子银行的国际监控比较 13

4.2 影子银行监控的政策经验 15

4.2.1 提高影子银行体系的信息透明程度并完善其信息披露机制 15

4.2.2加强国际间合作对影子银行及其体系监管的影响 16

4.2.3建立健全合理合法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 16

4.2.4引导金融创新对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选题背景

自从07年8月至今的次贷危机席卷了欧美及日本等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全世界都将目光指向了一个新的概念---影子银行体系,影子银行体系旋即成为了一个备受世人关注的话题,并且成为了全世界金融界关注的焦点[1]。作为金融脱媒和金融创新的产品,影子银行的发展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一方面,它的出现可以鼓励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开辟多元化的金融企业投资渠道。可以说,影子银行体系是应时代的多样化需求而生,代表着未来金融创新的方向,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然而,影子银行体系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运作方式,是一把双刃剑,也带来了不利影响[2]:影子银行体系中的产品设计十分复杂,信息透明度低,大大加强了金融风险。不仅如此,其复杂的业务链使得风险传染速度快于传统银行,往往令人措手不及。至此,金融界将次贷危机的爆发归咎于影子银行体系,这也使得建立新的监管框架以形成对影子银行的有效监控变得十分迫切。

1.1.2选题意义

在现有的文献中,大多数研究都是从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经济造成的影响,继而给出监管建议。

本文的意义在于:

为详尽地分析中国影子银行的形成机制和现状,我们将其此体系作为研究对象。2007年次贷危机给西方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而中国经济则稳中有升。这并非说明中国经济中不存在不稳定的因素,而是因为以影子银行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产品在中国还是处于萌芽阶段。具体来说,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历史较短,产品种类较少,且概念界定较为模糊。(因此,全面理解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是深入掌控中国金融市场的途径之一。

以三大宏观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狭义货币供应量为观测变量,考察中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其中,对于财政政策的影响的观测变量为:经济发展变量、通胀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于财政政策的影响的观测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的观测变量为货币政策变量。(对于货币政策的影响的观测变量为狭义货币供应量)。

影子银行的发展具有时代色彩,其业务具有高风险偏好、高杠杆率、高期限错配的特点,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造成了影响(这无疑对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造成极大影响),增加了金融风险。本文将以中国的影子银行的监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影子银行监管存在的空白之处,提出符合现阶段中国影子银行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监管建议。1

1.2文献综述

“影子银行体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Paul McCulley于2007年提出,他认为,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的受管制的银行不同,它不受管制,以未投保的短期贷款融资,且不被实体银行的流动资金所支持。自从这一概念提出后,西方世界广泛的引用此概念,并且加以完善。

2008年,Timothy Geithner将影子银行称为“平行银行系统”(Parallel Banking System)。2010年,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Zoltan Pozsar、Tobias Adrian等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包含三个相互区别的组别[3]:政府支持的影子银行体系、内部和外部影子银行体系。2011年,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提出了“影子银行体系”这个术语,反映出对在正常银行体系外行使银行职能的实体和活动的重要性的逐渐认识。耶鲁大学的Gary B. Gorton和Andrew Metrick(2010)认为,自2007年以后,世界上出现了一套新的“影子银行体系”。这套体系行使着传统银行体系的职能,从广义上来说包括---投资银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按揭贷款经纪公司,以及一些更为复杂的工具,例如:抵押担保债务(CDOs)、资产支持证券(ABS)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 (Financial Crisis Inquiry Commission)在最近的报告中强调[4],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的金融活动,其中许多金融活动是不受监管或仅受轻度监管的。2010年,英格兰银行的Paul Tucker认为,影子银行体系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世界金融市场的虚假繁荣,对金融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5]。由此可见,国外对于影子银行体系在概念和认识上已经基本统一。虽然国外不同的机构或学者在具体的表述方面存在差异,但基本上可以得出影子银行的基本特征是从事或促进杠杆和流动性、期限转换活动的金融中介(尤其是资产证券化等业务),这些银行普遍受监管程度极低或不受监管,亦不可合法的被中央银行等流动性支持。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影子银行的发展,国内对于影子银行体系的研究也日趋完善。巴曙松在文献[6]中认为,设计信息披露机制将成为未来金融监管的重点,国际性的金融监管框架面临调整。易宪容在[7]中提出影子银行实质是在以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MBS)等方式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的同时却未依照传统银行的组织形式来发展自己。周莉萍在文献[8]中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可以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平行替代现有商业银行贷款、存款及结算的功能。刘文雯,高平在文章《“影子银行体系”的崩塌对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启示》中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存在难以克服的内生性动力,加之资本具有逐利性、全球化金融市场监管存在缺失,刺激其采取所谓的金融创新进行高风险运作,积累了巨大的业务风险。李扬、殷剑锋在文献[9]中认为,影子银行体系的出现与金融界多年以来提倡的金融创新息息相关,要从创新的视角探讨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从而保证金融创新的活力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25656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