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2022-01-17 11:01

论文总字数:15754字

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绪论 3

2. 文献综述 3

2.1收入差距理论研究 3

2.2财政支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相关理论 5

3.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农支出的现状 5

3.1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走势 5

3.2江苏省财政支农现状分析 7

3.2.1江苏省财政支农的规模现状 7

3.2.2江苏省财政支农的结构现状 8

3.2.3江苏省财政支农的地域配置现状 9

4.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 10

4.1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10

4.2变量选取 10

4.3描述性分析 11

4.4模型检验与实证结果 11

5.结论与政策建议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5

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张星宇

,China

Abstract:The expenditure of financial support agriculture plays a direct and important role i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nance support on agriculture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three angles of scale, structure and regional configuration and collects the panel data of 13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07 to 2016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enditure on supporting agriculture and Urban-rural income gap.The results shows that fiscal expenditure for supporting agriculture is not conducive to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e would rather optimize structure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projects, implement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expenditure to reduce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an blindly expand the scale of fiscal expenditures for supporting agriculture.

Key words:Financial support expenditure, income gap, jiangsu province

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阶段的新常态,传统的工业经济发展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农业的基础支撑。这种情势下,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国家财政局颁布了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加强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资金等一系列支农措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其实,“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仅仅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优化,还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国计民生问题切实相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也是衡量城乡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指标。从江苏省的城乡收入差距走势来看,自2009年起江苏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据在不断缩小,其中财政对农业支持在其中是否起到关键作用十分值得引起探究,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合理化收入分配格局、继续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另外,江苏省政府历年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财政支农政策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财政支农投入一直在稳步提高,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地推动作用。目前关于财政支农省级视角的研究较为匮乏,江苏省不仅是经济发达省份,而且是农业大省,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三大区域对应全国西部、中部、东部有较为相似的区位特点[1],故研究江苏省财政支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对反映全国的财政支农问题具有较高的典型意义。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发现江苏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关系,以期研究结论可以有助于政策制定,对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建设产生现实意义。

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对收入差距理论以及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相关理论按时间、国内外、观点进行梳理,并针对现有研究的缺陷、遗漏提出研究方向。第三部分江苏省财政支农和城乡收入差距现状分析。第四部分实证分析,构建市级面板数据模型,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前提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第五部分为结论与政策建议,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合理的政策意见。

文献综述

2.1收入差距理论研究

国外对于收入差距的研究产生较早,可以追溯到经济学诞生之时,笔者将最为经典的几个理论梳理如下。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1955)以推测和经验为依据,提出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动关系的倒u形曲线假说,又称为“库兹涅茨曲线”(Kuznets curve)[2]。他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会对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创造”和“破坏”,从而影响收入分配。库兹涅茨对各国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收入差距随经济发展逐步扩大;随后一小段时期,收入分配较稳定,无明显变化;步入经济发展后期,收入差距随经济充分发展而逐渐缩小,由此收入分配趋于平等。总之,库兹涅茨认为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随着经济发展的程度呈现出倒U曲线的形态,该假说的提出对收入差距相关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在同一时期关于收入差距的另一个著名理论是“二元结构发展模式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Lewis(1954)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首次提出。他提出在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经济部门,一种是资本主义部门或现代工业部门,一种是自给农业部门或传统部门[3]。事实上,相对落后的农业部门和相对先进的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着天然的鸿沟,导致了两个部门之间的工资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了两部门获得的收入有差异,这迫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由此引发产业结构开始渐渐演变,经济结构也由二元转变为一元,最终两个部门劳动生产率几近同步,工资率统一,实现整个经济一体化。随后,费景汉和拉尼斯、托达罗、乔根森等基于Lewis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对这一理论开展进一步补充修正,他们指出工业化发展会使得劳动力从农业部门源源不断的转向工业部门,这样导致了城市化程度加深,渐渐抹平了两个部门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从而实现城乡之间收入分配份额均等化,但强调了农业对工业发展所提供的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作用,认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的平衡增长是整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主张在工业化道路上不可忽视农业发展[4]

近年来,国外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了一些新观点。M.Marrit Van den Berg(2007)、Ricardo Molero-Simarro(2017)[5]-[6]等认为迅速发展的宏观经济水平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村人均资源禀赋;同时给农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蔬菜、水果和肉类等高价值产品(相对于水稻)创造了市场,提高了农民收入,防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Marianne T. Lund(2016)[7]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将城乡收入差距与温室气体排放联系起来,认为未来中国会对缓解气候变化做出重大贡献,到2030年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会缩小三分之一。Philip Hallinger(2016)[8]采用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城乡收入分配不均衡与教育资源分布有关,主张提高农村地区教育能力与效率,尽量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国内方面,韩其恒和李俊青(2011) 从城乡二元结构模型角度研究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动态演变过程,发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以时间为坐标呈现“倒U”变动轨迹,且在不断扩大[9]。龚新蜀,张洪振等(2018)从城镇化角度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背道而驰的原因,他们提出城镇化水平在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滞后的城镇化水平将使得产业结构升级难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0]。许秀川,梁义娟等(2018)构建城镇化偏差与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均衡分析和政策目标模拟最优控制,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偏差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影响关系[11]。张改素等(2017)以城乡收入比为测度指标,长江经济带县域为研究范围,采用泰尔指数、空间分类、变异系数、莫兰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12],得出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工业化、信息条件、战略政策等。

2.2财政支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相关理论

财政支农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理论主要分为两类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支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成负相关的关系。张弘[13](2013)以浙江省为切入点,基于浙江省30多个县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的面板数据模型,经过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改善其结构和方式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任行伟,贾敬全[14](2015)提出政府通过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村救济支出、农业科技三项支农支出等方式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步缩小。另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支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成正相关的关系。肖育才,姜晓萍[15](2017)通过研究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和结构,并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效率,发现我国财政支出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性,并且财政支农支出具有结构不合理和区域差异明显的特点,不但无益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反而有扩大作用,说明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农支出不能改善城乡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张军涛、张英杰[16](2015)以山东省三大经济区域为研究范围,认为财政支农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效应大小和性质有较大差异,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能够显著地缩小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却扩大了经济中等发达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Hongyu TIAN[17](2014)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边际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进行了定量考察,发现农业财政支持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不合理的支农结构是导致农业财政支持对不公平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较小的一个关键因素。

从现有的关于财政支农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文献来看,以省级样本数据为依据的研究占比较大,极少有研究基于地级市样本数据;而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的财政支农的论文多处于定性阶段,即纯粹理论说明,由此可见以往的研究中缺乏基于江苏省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定量分析。更需注意的是2007年财政改革以后,我国财政支出的统计口径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故而2007年前后的财政支出数据不再可比较。由此本文将以江苏省为例,收集13个地级市2007年~2016年十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分析、Hausman检验等手段实证分析财政支农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

3.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农支出的现状

3.1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走势

近年来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动态走势最能直观的反映江苏省城乡收入差距现状。下面将对江苏省2000年至2016年的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数据变动情况进行描述,以便了解近年来江苏省城乡居民收入变化。以下数据来自于《江苏省统计年鉴》。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5754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