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内分工影响因素研究

 2022-01-17 11:01

目我录

摘要: 1

1、前言 3

我是1.1 意义及目的 3

一二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2、产业内的分工 6

一二3.1 产业内分工的含义 6

一二3.2 产业内分工的理论解释 6

一二3.3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分工的理论解释 6

3、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现状及特点 7

一二3.1 产业现状 8

一二一二3.1.1中国产业—转向注重“质量” 8

一二一二3.1.2 东盟国家面向出口产业 8

一二3.2 产业特点 8

一二3.3 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8

一二3.4 产业结构变动速度的研究 9

一二3.5产业结构相似度的研究 9

一二3.6研究结果 10

4、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5.实证分析与研究 11

一二6.1 模型的设定和变量的选择 11

一二6.2数据的来源 12

一二6.3实证结果分析 12

一二6.4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12

6、总结与思考 13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内分工影响因素研究

乔娇娇

,China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intra 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r i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has also undergone a completely new change. This paper first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background of intra-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and then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ra-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intra-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r : Because the intra-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r is 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industry has a certain degree of scale and the impact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on intra-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r. Moreover, the status of intra-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the structure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were carefully analyzed, and then on this basis, the area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put forward. And finally come to the idea of intra-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r system and China's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China ASEAN countries Intra 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r Influencing factors

1、前言

1.1 意义及目的

在现如今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想要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提高其自身的生产力和创新力,其中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重新调整以及升级是必不可少的,产业内分工可以使得产品的价值创造这一环节分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使得国和国之间按照价值链的不同环节然后开展分工。而为了让中国与东盟国家实现更好的产业内分工,让国与国产业内之间的分工合作取得更好的收益,使得双方产业内分工更加深化,就要对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分工的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也是根据这个角度来研讨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调整以及升级的新对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内贸易问题的研究,双方的产业内分工都是有提及的,但是却都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著名的日本学家渡边利夫在他的著作《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东亚的回应》里面就提出了:“中国和东盟国家要成立互补的产业分工体制,以此来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可即使是这样也同样没有对这个观点进行比较深层次的研究,其主要还是因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进行产业分工有着很多的不确定原因:一、中国与东盟其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形成,而其一体化的程度想要进行产业内分工的合作以及投资可以说是还不够的;二、就如今双方的产业内分工的发展主要是受外资的影响;三、在进行产业内分工的时候还是有着非常多的困难的,其中一些产业结构存在的互补性优势因为双方的企业竞争力的经济体系是比较弱的相对于第三国发达的经济整体来说,所以在产业内分工的合作过程中是非常难发挥出它本身的作用的。

“关于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产业合作的研究”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关于很多门学科以及研究领域的课题,因为需要在很多方面进行综合理论的运用,在除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学之外,同时还涉及到了区域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甚至产业经济学等。可以这么说,就现在的理论界在上面这些方面都有很深入的研究的时候,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在 200 年以前,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第一次提出了关于产业合作和产业分工的有关理论。斯密不仅仅只是阐述分工与产业的形成是怎么样的,还提出了国际的分工合作的“绝对成本学说”,是第一个可以通过的产业的合作,因为说明成本最低,收益最大是可以实现的。从这以后,大卫·李嘉图也相继得提出了比较的成本学说。因为这个理论,可以很简明地表达了所有国家之间都是可以进行产业合作的。此后包括约翰·穆勒也提出了相互需求的理论,巴朗斯基提出了地域分工论,赫克歇尔—俄林提出了资源禀赋的理论。

在现如今,西方国际的间接投资理论的形成相比较东亚地区来说是比较早的,但是直接投资的理论就比较晚了。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以后,国际的直接投资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在国际的经济中的地位上升的速度也是十分快的,而这也成为了能够参与国际经济十分重要的评价标准。国际的直接投资的发展得到了西方经济很多学家的关注,而且还有很多的著论。20世纪60年代,有着很多西方的经济学家们从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决定因素等等,分别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进行了理论抽象和实证分析,并且形成了 10 多种不同的流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经济学家斯蒂芬·海默,他生于加拿大、后来在美国求学和执教,他的垄断优势论和美国的经济学家维农的产品的周期理论、日本的学者小岛清教授的边际产业扩张论、英国的有名学者巴克莱等人的内部化理论、以及英国的经济学家约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等。

产业之间的竞争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产业的经济学其实是大学中的某一门学科,其中的产业经济学在经济学里面也是一门分支学科。在现如今这个产业内涵持续拓展的时代里面。产业的分工也变得越来越细,特别是在高科技的发展的这个放面,而新兴出现的产业更是络绎不绝,产业之间的融合度也在不断加深。另外一个方面,在国家之间的区域产业的合作也慢慢成为了一种趋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其中心为产业合作。

当今为产业经济学的公认权的是威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迈克尔·波特,他提出了非常有名的“钻石理论”。此理论觉得,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在国际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要从每个国家都有的四项环境因素来进行讨论。这些因素有可能会使得企业发展停滞不前,也有可能使得本国的企业的竞争能力的提升:(1)生产的要素——也就是某一个国家产业中的竞争过程中生产方面的表现(2)需求条件——说的是本国的市场对于这个产业可以提供什么样的需求在产品或着服务上面。(3)有关的产业和支持产业的一个具体表现——简单来说,也就是在这些产业以及上游的产业是不是真的有着国际的竞争能力。(4)企业的战略和结构以及竞争的对手——也就是说某个企业在某一个国家中的基础和组织以及管理,甚至说是在国内的市场竞争中有的表现。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677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