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产业间结构升级的影响

 2022-01-17 11:01

论文总字数:17230字

目 录

一、绪论 1

二、文献综述 1

(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 1

(二)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 2

(三)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研究 2

三、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的产业间结构现状 3

(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3

(二)制造业产业间结构现状 5

四、实证分析 7

(一)变量选取、数据说明与计量模型设定 7

(二)单位根检验 8

(三)协整检验 8

(四)多元线性回归 9

(五)回归结果分析 10

五、政策建议 11

(一)加快技术含量、知识含量和人力资本含量高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发展 11

(二)重视生产性服务业专业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 11

(三)优化生产性服务业服务要素和服务产品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产业间结构升级的影响

许香玉

,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age, China's extensive growth mode leads to serious was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is gradually disappearing. In order to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anufacturing sector as an important pillar of economic in urgent need of restructuring and upgrading.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ertiary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we select relevant data across 29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between 2005 and 2013 to establish panel data model and analyz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esults.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er service has negative effects on structure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in china. The paper gives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words: producer service; manufacturing;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生产资源等比较优势承接了国际制造业中的生产、加工、组装等一系列处于价值链底端的环节。在制造业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一系列服务需求,随着该服务需求逐渐从内部分离,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受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即2006-2010年间),政府已将生产性服务业划为加速经济转型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品价值链延伸的必不可少的连接环节,有助于最小化制造业产品生产和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提高交易频率和效益,从而达到促进生产专业化、技术进步以及加快制造业产业间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

十八大以来,国家和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越发重视产业间结构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的优化。制造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得环境污染严重,并且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促进制造业产业间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且紧迫的环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推动、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给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造了可靠途径。然而,根据相关年鉴数据核算可知,2013年生产性服务业对于GDP的贡献率仅为18 %,而制造业对于GDP的贡献率约为41%。这表明,就目前中国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相较于处于优势地位的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则位于较为滞后的状态。发展相对滞后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否还能对我国制造业产业间结构优化升级进程起到推进作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文献综述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中和不断细化的产业相关问题的视角下,与本文主题相关的研究主要可分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对于制造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关系的研究。

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

有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的探讨,国内外学者在结构升级指标的界定上存在些许差异。Gereffi(1999)[1]认为产业升级的主要推动作用来源于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四个方面,即劳动产品方面、经济活动方面、产业部门内和产业部门间。基于此,Humphrey和Schmitz(2002)[2]进而将产业结构升级层次概括成劳动产品方面、商品功能方面、生产流程工艺方面和跨产业部门方面的升级。Poon(2004)[3]提出与Gereffi价值链观点相似的看法,他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看作是制造业从一种产业附加值较低的生产和制造模式向较高模式的转化过程。周振华(1992)[4]指出,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衡量包含以下两个部分,其一表现为产业布局和层次由较低水平演变到较高水平的过程即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其二表现为不同产业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功能不断优化提升的过程即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李博和胡进(2008)[5]也认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可以用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加以衡量,且在投入产出表基础上创建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衡量指标,最终得到如下结论:衡量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两大指标在测度期内的变化趋势相同,具体表现为在测度期前期呈现上升趋势,在测度期后期呈现出下降趋势。刘志彪(2000)[6]指出,产业升级的主要变化可表现为:升级前的产业结构具有低技术、低附加值的特点,而升级后的产业结构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点。他强调从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被大量引进商品生产过程的角度分析产业升级的原因。陈静和叶文振(2003)[7]提出对产业布局优化产生作用的重要原因包括市场需求结构、外资投入规模、劳动者素质、劳动生产率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等,并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在所有因素中,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作用最大的是劳动者素质。姜泽华和白艳(2006)[8]提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表现为产业结构规模的增大、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联系的紧密程度。影响产业转型的因素包括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支持能力、合理有利的制度安排以及要素资源禀赋状况。李子伦(2014)[9]提出,测度产业结构转型的要素为科学技术的创新产出程度、人力资本积累程度及资源利用效率,并使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出综合指数,进而得出金砖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方面不如美日韩的结论。

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

有关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的探讨,杨波和王静(2004)[10]通过实证研究了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作用程度,得到江苏省的FDI主要通过制造业的技术优势和结构因素来体现对制造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徐斌和唐德才(2006)[11]实证研究得到类似结论,认为江苏省FDI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制造业结构升级,但是影响仍以制造业的科技创新优势来表现,结构因素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高敬峰(2009)[12]通过研究1997~2006年山东省制造业各行业的进出口状况及比较优势得到,山东省的比较优势内生变化机制是以资本自主积累为基础的,且该变化机制在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转型进程中产生正向影响。冯春晓(2009)[13]构造出衡量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的测度方法,经过相关核算分析得到:制造业FDI有利于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徐常萍和吴敏洁(2012)[14]利用1998~2009年中国制造业和环境相关面板数据借鉴冯春晓测度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方法,实证分析得到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制造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有长久平稳的协整关系。綦良群和李兴杰(2011)[15]选取20世纪90年代起19年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相关数据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得到,对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的影响程度最大的解释变量为科技的传播和扩散。王翠华(2011)[16]认为供给因素中的资本品、原材料、技术进口以及外商直接投资,需求因素中的产品出口以及环境变量中的贸易和资本开放政策及开放程度是影响制造业结构升级的主要变量。王志华、陈圻(2012)[17]采用技术密集化程度、生态化程度、高附加值化程度、规模化程度和重工业高加工程度五个方面来衡量产业结构转型,经过相关测度指标的核算得到:总体而言,江苏省的制造业布局优化程度表现出在波动过程中增长的趋向。吴进红和吴青蔚(2013)[18],基于江苏省2004-2010年13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得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内资研发创新对制造业升级由显著的推动作用,FDI和对外贸易依存度对于制造业升级也有相对较弱的促进作用。

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研究

有关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问题的探讨,Xiaojing Zhang(2009)[19]在不同国家各行业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实证研究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产业附加值的传导方式,并得到: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品价值链延伸的连接环节,附加值率越高,越能使得制造业在其发展中获益。Jiemei Zhang(2014)[20]研究得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个产业双向影响、相互联系,并且提出应该强化监管和行业自律以及构建人才池制,优化生产性服务业软环境,促进两产业的良性循环互动。郭怀英(2008)[21]根据近年韩国的数据分析解释了韩国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扩大通过推动劳密、资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而促进制造业结构转型的过程。高觉民和李晓慧(2011)[22]基于我国各省份2000年起8个年份的相关数据建立联立方程组,实证研究得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两产业互相推动、共同成长。在国家的视角外,国内还有相当一部分学者选择从区域的角度考察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优化升级的关系。MingHua Han(2011)[23]通过对宁波市相关数据实证研究得到: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在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产生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后者也为推进前者的发展进程创造了需求。周孝、冯中越和张耘(2013)[24],基于华北地区四省(直辖市)十年间制造业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得到制造业劳动生产效率明显受到生产性服务业的高水平分工服务的积极影响。施鹏程(2013)[25],在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需求因素和科技进步两种路径分析得到,生产性服务业在受到外部需求拉动与自身技术进步的过程中,间接作用于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转型。詹浩勇(2013)[26]从产业集聚、内部结构和工业化理论的角度,说明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能够发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除此之外,文章中还解释了制造业升级外溢作用的传导方式。乔均、金汉信和陶经辉(2012)[27],使用投入产出法在江苏省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核算分析得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不足。其中,低层次的制造业和低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相互制约,而这进一步影响了江苏省经济的持续增长。陶娟(2014)[28]从产业整体的角度出发,基于江苏省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显著地推动了制造业整体结构升级,还推动了按照要素密集细分的制造业产业的优化升级。贾利英和侯建民(2015)[29]选取1997~2013年的江苏省统计数据得到类似的结论:江苏省的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推动GDP的增长,但仍不是主导和支柱产业。时媛(2015)[30]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从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传导途径出发建立数理模型,研究得出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相互交融合作对后者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

根据已有研究可知,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受到技术、需求、环境、外商直接投资、出口、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在国家视角下还是在区域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二者间相互依赖程度都在逐渐增强。一方面,制造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创造了相应的服务需求,而该种需求的外部化拉动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扩大、服务水平和效率的提升推动了制造业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产品附加值增加。现有研究中对于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质上多集中于产业间结构升级的研究,而实际上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既包含产业间结构升级,也包含产业内结构升级。本文集中于研究制造业产业间结构升级。现有研究中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升级的研究大多从各省的角度出发研究两行业的产业融合度,无法代表我国整体情况。且实证多基于投入产出表和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较为复杂,不易操作和理解。多本文选取全国面板数据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更具代表性,且计量方法更易操作和理解。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制造业的产业间结构现状

随着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经济结构转型的推进,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深入,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两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可以通过现状分析得以体现。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通过现状分析能够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近年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状况。本文将从生产性服务业增速、产业分行业与分地区三个角度分析产业发展现状。

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小幅稳定增长,且增速超过GDP增速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已与工业的贡献程度大致相当,且均超过了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能力。作为第三产业重要支柱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不可小觑。按照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中生产法核算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是指行业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能够更清晰地反映产业发展的规模与增速。从全国2005-2013年间的情况来看(见图1),生产性服务业对GDP的贡献水平呈现小幅稳定增长态势,就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指标来看,该值在测度期内的九年间由21.73%增长至26.66%。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增速超过国民经济增速,在2007年、2012年和2013年间与GDP增速相比,差距明显(见图2)。这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增加值呈现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向,对经济的贡献程度将更加显著。

图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单位:亿元)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7230字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