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诉求对环境治理的影响 ——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2-01-17 11:01

论文总字数:18858字

目 录

1引言 1

1.1 研究的意义 1

1.1.1 理论意义 1

1.1.2 现实意义 1

1.2 本文的创新之处 1

1.3 研究框架 2

2 文献综述 3

3 我国公众诉求与环境治理的现状分析 5

3.1 公众诉求的特征分析 5

3.2 公众诉求的现状分析 5

4 公众诉求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三大区域的实证研究 6

4.1 模型构建 6

4.2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6

4.3 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7

4.4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10

4.4.1 相关性分析 10

4.4.2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10

4.4.3实证研究结果讨论 13

5 政策建议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17

公众诉求对环境治理的影响 ——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陈佳丽

,China

Abstract :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public as the ultimate bearer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which are increasingly strong demand for public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demands to a certain extent from the public arena has become a government important factors to conside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hina'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the overall governance still dominated in the background,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demands study.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Cobb Douglas function for the East, West, Central 31 provinces panel data empirical research, total investment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letters fro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o explor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sulfur dioxi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issions.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are given differentiate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east, west and central regions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ublic demands; panel data; Cobb-Douglas function

1引言

1.1 研究的意义

1.1.1 理论意义

公众诉求参与到我国的环境治理进程当中是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我国的环境已经为经济发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公众的环保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大幅的增强,参与环境治理的意愿也在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层面的环境治理也越来越关注来自公众的诉求,特别是2006年《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发布更是将这一机制实现了制度化。因此,研究公众诉求对环境治理的影响能够为国家继续完善这一制度,加强有关法律体系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这也是本文的理论意义所在。

1.1.2 现实意义

公众是任何环境后果最直接的承担者,对于环境问题有着最直接的体会,公众诉求体现的是公众在环境问题上的非经济利益,关系到自身的生存问题,因此环境问题牵涉到的是公众的核心利益。公众诉求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有利于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以及社会观念,其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公众诉求体现了公众在环境利益方面的表达权,能够就环境的治理决策表明公众的立场,切实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这是我国司法政治中公平与正义的体现,体现了政治的民主性。

第二,公众诉求来自对环境污染有切身体会的公众,具有信息优势,可以改变政府监管模式下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减少了政府的监管投入,能够有效的提升环境执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第三,吸收了公众诉求的环境治理决策具有社会契约的性质,政府、企业和公众之间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能够原有模式下对政府与企业形成约束,减少对环境不利的行为。

第四,公众诉求有利于环境问题的提前解决,公众诉求打通了公众意见通往政府和企业的通道,能够对潜在的环境问题提供预警,解决过往公众在环境问题上的群体抗争事件。

第五,公众诉求参与到环境决策能够唤起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推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风气。

1.2 本文的创新之处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如下:

将全国分为东、西、中三部分进行研究。全国范围内的公众诉求与环境治理问题的研究目前还非常稀少,即使有一些全国性的研究成果也是就全国的情况泛泛而谈,并没有考虑到各个地区的发展差异。除此之外,多数学者都是以某个具体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成果具有局限性。

1.3 研究框架

环境问题历来就是社会各个利益阶层利益交汇的区域,也是关注的焦点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处理环境问题基本上依赖于政府的行政命令,但是行政命令的治理效果随着经济规模的增长在逐步弱化,比较明显的表现有近年与环境问题有关的群体性事件不断的增加,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等等。这些现象说明行政命令已经不太适用于解决当前的环境问题,寻找新的环境治理方式,减少由环境问题引发的公众事件已经成为了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从国外的经验能够看出,公众对于环境问题保持着很高的关注热情,将公众诉求与环境治理相结合是国外环境保护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我国在环境治理中也在尝试朝这一方向改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代表行政、市场与公众的环保力量在变革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平衡,但是体现公众环境意志的公众诉求在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仍然偏弱。本文的研究目的就在于通过2007-2013年我国省级行政区各省市的面板数据研究我国的东、西、中部地区公众诉求对于环境治理的影响,并针对东、西、中部的分析结果分别给出环境治理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基本研究框架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研究公众诉求的意义,公众诉求参与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就公众诉求对环境治理影响的机理和环境治理驱动因素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有关的研究现状,为本文的研究积累文献资料基础和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为我国公众诉求与环境治理的现状分析,分别分析了公众诉求的特征和环境治理的现状。

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选取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作为理论模型,以各地区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因变量,环保来信总数、人口密度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自变量来进行实证研究,得到我国东、西、中部地区的回归模型,并就模型回归结果进行了讨论。

第五部分为政策建议,根据第四部分的实证结果,分别给出我国东、西、中部政府改善环境治理问题的建议。

2 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公众诉求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主要分为公众诉求对环境治理影响的机理分析和环境治理的驱动因素分析

(1)公众诉求对环境治理影响的机理分析

郑思齐、万广华、孙伟增(2013)等对公众诉求与城市环境治理进行了研究,认为城市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是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主要单位,从国家环境规划院的统计结果来看,我国环境为经济发展所付出的退化成本在2010年就已经超过了1.5万亿元,而公众诉求对于城市环境的治理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文中构建了由多个指标组成的公众环境关注度的模型以及公众环境关注度与政府环境治理的模型,模型最终的回归结果表明,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能够有效促使政府采取有关措施来改善城市的环境,公众关注度每提高1%能够促使政府增加0.0346%的环境治理投资,公众参与已经成为了推动我国当前社会环保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1]

于文超、高楠、龚强(2014)研究了公众诉求、官员激励与地区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文中从我国的热点环境事件出发通过文献研究进行了理论积累,然后构建了由公众环保诉求,官员特征变量,地区经济因素和年份因素组成的实证方程模型,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公众的环保诉求越高越能促进地方政府重视对环境治理的投资,但是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存在差异,沿海地区这一效应更加明显;以省长任期为官员特征变量时,总体上对于政府环保投资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在沿海省份省长的任期对于环境治理的投资影响较为显著,而内陆省份省长任期的这一影响并不显著;以省委书记任期为官员特征变量时,任期越长并且年龄越小的省委书记倾向于通过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来指导环境治理工作。[2]

袁剑文(2015)就公众诉求与城市环境的治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信息化时代,环保知识的大量传播使得公众对于城市管理产生了更多的诉求,公众会通过网络、电话甚至部分公众会采取游行抗议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环保诉求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注意,推动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并就解决公众环境诉求给出了环境信息公开透明化,加强公众参与环境解决问题的力度,完善环境诉讼制度等建议。[3]

杨健燕(2015)对公众诉求提升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制度改进行了研究,发现公众诉求在国外能够通过“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等方式促使政府重视环境的治理工作并且列举了我国比较有影响力的环境公共事件,分析当前我国公众诉求对政府环境治理绩效的非稳定性因素,包括非均衡的博弈制度,软弱的法律支持以及松散并且不专业的公众组织等等,并且针对当前制度上的缺陷给出了健全政府官员环境治理考核体系,强化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权利,消除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的合谋基础和培养博爱型公众参与主体的建议。[4]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8858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