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分权对CO2排放的影响 ——基于2000-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2022-01-17 11:01

论文总字数:14521字

目 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1 引言 4

1.1 研究背景 4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2 文献综述 4

2.1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4

2.2 CO2排放的影响因素 5

2.3 文献评述 6

3财政分权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框架 6

3.1我国碳排放及财政分权现状分析 8

3.2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作用路径 8

4研究设计 9

4.1变量选取 9

4.2模型建立 9

4.3回归结果与解释 10

5研究结论与研究局限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影响

——基于2000-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傅萍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 large number of fossil fuels combustion led to the growth of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n the one hand, Carbon emissions contributed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sumption of coal also produce a lot of pressure for energy supply in China. Therefor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problem is imminent.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cause of the high carbon emission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First assum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fterwards do regression analysis to our country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2000-2010 panel data. I found that the degree of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in our country has no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s. So that this assumption is not supported.

Key words: carbon emission,energy-saving and emission-reduction,fiscal decentralization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90年代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开始实施财政分权制度。财政分权制度给予了地方各级政府更多的自主决策权,这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使命感,提高其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带来不少问题,比如高耗能、高污染的低端产业得到地方政府政策上的支持,节能减排的政策施行不力等。

高巍(2013)利用我国80年代以来的省级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制度在我国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财政分权制度的变革是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的重要因素。自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很大程度是以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的。温怀德(2012)就曾指出经济开发会促进技术水平提高,促使经济粗放式增长,但同时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加速增加。作为新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衍生品,环境污染必定与财政分权的制度有关。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期,经济发展中对化石能源有极大的需求,而二氧化碳主要就是来源于这些化石能源的燃烧。2009年中国设立了2020年碳减排目标,地方政府紧抓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减排压力。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碳减排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其带来的将是对我国产业、科技、经济以及全民生产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等领域的深刻变革。其一,实现碳减排有利于我国加快建设低碳环保型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符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其二,碳减排能帮助我国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部门在节能减排上的责任,有助于我国树立负责实干的国际形象。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财政分权与碳排放之间的联系,理论上有助于解读当前我国碳排放量居高不下的原因及其带来的温室效应问题;实践上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财政分权制度的作用,即财政分权在地方政府的环境污染防治问题上是起鼓励作用还是限制作用。有助于我们从财政分权角度出发,为中央政府解决碳排放问题提供一点政策建议。这对于我国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环境污染和财政分权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两条途径,一是从财政分权制度入手,运用博弈论等方法挖掘其内在激励机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以达到完善环境治理制度的目的。二是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入手,将财政分权作为影响环境问题的解释变量来进行数据分析,找到对环境有益的解决措施。

2.1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财政分权,西方学术界也常称之为财政联邦制,是指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在债务安排、税收管理和预算执行方面一定的自主权。对财政分权最初的分析定义来自Tiebout在1956年提出的"用脚投票”理论。他先提出了7个假设,然后这些假设基础上搭建了一个中央-地方政府的模型。假设居民有自由迁徙的权力,而人们会选择公共产品与税收的组合对自己最有利的社区,社区间就会存在竞争关系,这样可以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的财政分权化程度越来越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财政分权制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就环境方面而言,目前国际上财政分权对环境的影响大致包括三种不同的研究结论。

其一,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性,即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自主权越高,对环境污染的财政支出反而越低,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加重。如西方的Rauscher(2005)认为,地方政府为了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会通过给那些高污染带来高收益的企业税收优惠,或是直接放松对环境的管制来吸引企业。这种劣性竞争会使政府在环境保护上的财政支出减少,从而导致环境恶化。此外Lockwood(2002)研究发现,当公共产品的地区溢出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使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实施统一的环境政策,仍无法降低污染的地区效应,此时集权却能够实现公共产品的统一供给,从而减轻环境污染,也就是说分权反而会提高污染的地区效应。国内学者,杨瑞龙(2007)利用1996-2004年省级数据研究了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环境的影响作用。他指出这是由于中央政府以GDP作为官员考核指标,会导致地方官员一味重经济发展,放松对环境的监督约束,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后果。

其二,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影响甚微,财政分权程度并不是影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Banzhaf和Chupp(2012)以美国大气污染为例,发现公共品供给的边际成本越高,中央政府对大气污染的治理越具成效。相反,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越低,却是地方政府对大气污染的治理更有成效。闫文娟(2012)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在财政分权制度背景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和环境的财政支出情况,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的财政投入偏低,而这种情况与当前财政制度无关。之所以发生环境治理不力,是因为政府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在竞争引入外商投资时,片面地放大了财政分权在环境污染问题上的负面作用。

其三财政分权对环境影响多变。首先是Farzannegan和Mohammad(2012)通过估计财政分权对本地及全球环境的影响,发现腐败程度较低时,财政分权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反之,当腐败程度较高时,财政分权则会恶化生态环境。国内学者李猛(2009)选择居民消费量、资本存量和治污支出建立动态优化模型分析财政分权与环境的关系。发现环境污染程度与财政分权程度呈倒U型关系,环境污染程度先是随着财政分权度持续上升,当地方人均财政能力达到拐点之后则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提升而下降。

2.2 碳排放的影响因素

据欧盟《斯特恩报告》报道:全球气候经科学论证确呈变暖趋势。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各式各样的废气、垃圾等,这些是引发全球气候异动,产生温室效应的根本原因。解决气候变暖的根本方法是节能减排。人类各种生产活动所排放的碳污染物数量是很惊人的,其中以工业碳排放量比重最大,占到总排放量的83%。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扩张迅速,对重工业需求加大,导致各种能源的消耗加剧。而其中煤炭在各类能源消费量中居高不下,约占能耗总量的70%。因此本文选择碳排放作为切入点,由点及面剖析环境污染问题。

Obas 和Anthony(2006)搜集了非洲地区一些国家碳排放强度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碳排放强弱程度主要受能源的类型、使用率及该地区经济结构的影响。Nag 和Ang(2000)则认为个人收入的增长会使该地区碳排放速率加强。再者Davis(2003)等则认为影响碳排放速率改变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而不是能源结构的调整。Stern(2010)等也在投入产出率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中国和印度两碳排放大国的碳排放情况,指出中国比印度更难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因此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需制定更严厉的环境政策。Hoff与Stiglitz(2001)认为企业可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来降低边际碳排放率,技术水平的进步可以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碳排放。国内朱勤、彭希哲(2011)等对碳排放进行LMDI因素分解,从多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效应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其中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的提高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量。李艳梅、张雷等(2010)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水平上升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碳排放量的激增,而碳排放强度却能在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杨芳和魏巍贤(2010)从单一影响因素角度入手,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水平的进步对我国碳减排有促进作用。根据胡彦蓉、刘洪久(2013)等的研究我们也可以发现影响碳排放的因素除了上述的技术水平、或是经济产出效应,还有GDP及第三产业结构比例。这些属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范畴,而财政分权关乎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执行力度,二者息息相关。本文会先阐明理论机制上,在进行碳减排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2.3文献评述

上述文献分别说明了财政分权与环境问题之间的联系。实施财政分权制度后,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属于一种委托-代理式的关系,中央政府设定了各种绩效考核标准,地方政府需要达到这些标准才能晋升。中央对地方的各种激励机制导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各种的竞争行为。地方政府往往不愿舍弃这样带有负外部性的能源消费品—煤炭,继续包庇企业大肆运用煤炭,以致碳排放量的增加,这就构成了资本驱动型经济运作模式。所以,本文先假设我国财政分权制度对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然后以财政分权对碳排放的影响作为探究对象,选取2000-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希望能通过对财政分权政策上的调整,加大政府的环境监管力度,督促企业节能减排,从根源上改善环境质量,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和生态文明出力。下文对此假设进行建模实证分析。

3财政分权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框架

3.1我国碳排放及财政分权现状分析

美国EIA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化石能源使用的基数大且增长速度迅猛,其燃烧产生的碳污染物正逐年递增。进入21世纪世纪后更是变本加厉,年均碳排放速率已超过10%。其中,2001至2006年我国碳排放增长尤为迅速,约占全球碳污染物增长总量的58%。国际能源署预测指出,中国2005至2030年的碳排放量的平均年增速将达4.2%,会保持在国际首位。我国碳排放量基数大且增速快已是不争事实,在此严峻形势下,各级政府节能减排压力重大。

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2000-2010年省际人均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尤其2002-2009年波动最为明显。总体而言碳排放地区差异大,最低趋向于0吨/人,最高可达到0.9吨/人。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4521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