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2022-01-17 11:01

论文总字数:16176字

目 录

一、前言 3

二、文献综述 3

(一)相关理论 3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3

三、中国劳动力成本与制造业产业结构现状 5

(一)中国劳动力成本现状 5

(二)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现状 6

四、实证分析 9

(一)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9

(二)实证检验 9

(三)实证分析与结论 10

五、政策建议 11

(一) 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水平 12

(二) 引导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转变发展思路 12

(三) 促进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发展 12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刘壮

,China

Abstract:Rising labor costs is a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evitable trend and a universal law, on the one hand, it can provide a higher level of talent and manpower support for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ut also help promote enterprises to increase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labor productivit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But on the other hand, higher labor costs also lead to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 operating cos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data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labor costs and change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manufacturing upgrading. It conclude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conclusion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he of our country actively to cope with the manufacturing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indust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Labor Costs;manufacturing;Structure upgrading

一、前言

对劳动力成本与产业结构间关系和作用机制的探索起源于17、18世纪,当时的古典经济学家们如威廉.配第、亚当.斯密等就已经在探讨劳动力成本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威廉.配第(1672)最早提出了劳动者收入的变动能促使产业结构发生变更的观点,他认为大量劳动者从只能获得较低收入的产业向能获得较高收入的产业间的迁移造成了这种变动。大卫.李嘉图(1817)等经济学家们也从供给角度入手研究分析,认为劳动者工资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到产品的供给量。到了20世纪,凯恩斯则是从需求方向进行了研究,凯恩斯认为提高工资会增加有效需求,从而有助于国家走出经济萧条。虽然古典经济学家们的研究不是很全面,但这为后世的学者们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借鉴。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凭借着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的进入,国民经济也一直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状态。制造业发展也很迅速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而近些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逐渐提高,而这也促使制造业企业的用工成本的不断上升。随着民工荒问题、最低工资标准政策法规的制定实行以及各地涨薪潮的不断出现,种种迹象都表明我国制造业廉价劳动力的时代正在逐渐远去。一些企业尤其是外资企业的制造工厂逐渐撤离中国转而投向东南亚与南亚国家以寻求成本的降低,而国内企业则开始尝试进行转型升级以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压力。我国制造业如何在这种背景下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以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参考了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科研成果,通过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和相关理论知识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此来探究我国劳动力成本的变动对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二、文献综述

(一)相关理论

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指的是一个国家制造业企业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层次升级转变的一个过程。技术水平低、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等要素丰富的国家的制造业产业结构一般处于较低层次。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的经济发展,企业需要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最终实现自身以及整个国家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雁形模式理论

赤松要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雁形模式理论,这是一种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理论,对广大发展中和落后国家工业化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发展中国家前期引进和消化发达国家的先进的技术发展本国制造业,而后利用低廉的劳动力这个优点将产品打回国际市场,最终以此来带动国民经济的腾飞。中国制造业在改革开放后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单单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发展并不是长久之计,在利用廉价劳动力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后转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是正确的前进方向。

2.刘易斯拐点

所谓刘易斯拐点就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存量情况从过剩向匮乏转变的交点。上个世纪60年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了自己的“二元经济”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就是其现代工业和制造业部门对传统的农业生产部门的扩占进程,并且这个进程将一直不断持续到将农业部门中的富余劳动力全部吸引到现代工业部门以后才结束。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所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为中国制造业的进步发展输送了丰富的人力资源的供给,而随着近些年来生育水平下降等原因的影响,农村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力供给也呈现着弱化的趋势。

本文将以雁形模式理论,二元经济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利用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和知识,结合近些年人力成本的变动情况和广大制造业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状况,利用理论和数据分析研究,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影响作用,从而关注和思考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前进方向。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国内外关于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影响研究的文献和参考资料有很多,主要的研究都集中在其对制造业竞争力、劳动成产率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上。

1.劳动力成本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很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的传统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武震(2011)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制造业用工成本随着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将逐渐处于劣势。冯伟(2013)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越南、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的制造业工资水平发现,中国制造业工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这些国家,并且我国制造业劳动者工资水平还将呈现出继续上升的变动趋势;贺聪、尤瑞章等(2009)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与其他相似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发现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已经消失,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凭借着更低廉的劳动力将对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构成威胁;李应振、李玉举(2006)对其他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和制造业转移的情况所做的实证分析研究也证实了上述研究。谢锐(2014)等学者的研究也表明,与其他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用工成本相比,中国的用工成本已经逐渐处于劣势。综合学者们的研究可以发现,传统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廉价劳动力带来的制造业竞争力优势也因此在逐渐消失。

2.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研究

工资水平的变动会影响劳动者的工作和创新的积极性,对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产生影响。李平(2011)等人的分析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研究结果表明工人收入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企业生产率的上升。刘春梅(2014)以重庆纺织业发展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也证明,提高纺织工人的工资水平有利于促进工人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吴业斌(2014)的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工资水平的上升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但另一方面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相对与劳动成产率的提升速度来说还比较低。曲明(2009)认为中国制造业产业的工资上调力度低于相对应的相关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上升速度,这对提高中国制造业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将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十八大报告也指出,劳动者收入水平增长应该与劳动生产率水平同步提升,这样才有利于制造业的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3.劳动力成本的变动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动机制和影响方面的研究

经历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后,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研究者们将目光转向了一个新方向,学者们转而研究劳动者收入水平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上来。而在国内,伴随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遇的各种问题,国内学者们也开始关注这一机制方面的研究并为经济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制造业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变动会对产业结构带来怎样的作用和影响,学者们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

首先,以林毅夫(1999)为代表的学者们的观点是较高的劳动力成本挤占了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所需要的资金,这也将对其造成负面影响,而与之相反,如果保持较低的劳动力成本,那么将有利于间接推动其转型升级。李周(1999)、王珺(2005)等学者也认同这种观点:中国应该利用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大力推动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但是如果提高这部分的工资水平将对我国工业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另外一部分学者观点恰好相反,一方面罗清和、郭祖军(2005)等学者认为从长远角度来说低工资水平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且会制约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与结构转型升级。魏满霞(2009)以珠江三角洲制造业发展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实证结果表明过低的人力成本回报制约着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道路。另一方面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压力也逼迫着企业进行调整和升级,林炜(2013)认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迫于劳动力成本的压力,将不得不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任志成,戴翔(2014)也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企业转型升级具有“倒逼作用”,给企业带来了转型升级的机遇。而阳立高(2014)等学者也认为企业应当适应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从而推进自身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沈建(2013)认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在面对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转型升级。一些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基本一致。在唐宁和怀特(1986)看来劳动力成本的上涨较短时间内内会增加制造业企业的经营成本从而导致收益的减少,但这会促使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以弥补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经营成本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阿西莫格鲁(1997)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低工资水平制约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道路。克莱因克内希特(2005)则在分析荷兰相关的工资政策后,认为压低职工收入水平的法规将不利于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的发挥,不利于促进产业的结构升级。并且这也可能会导致本国的国民经济进入“低工资-低创新陷阱”。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6176字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