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2021-11-26 10:11

论文总字数:31613字

摘 要

新型城镇化发展代表了在城镇化进程中实现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实现科学发展的新经济模式,而生态文明是指完善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借助科学的发展观,在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进步。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苏醒,生态文明成为当前城镇规划的大势所趋。

本文首先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入手,分析江苏省生态现状,随后研究江苏省城镇化的发展历程、现状、问题及成因。随后主要从空间和时间两大维度分析江苏省新型城镇化现状,将经济、居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四个方面纳入城市建设衡量体系中,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各方面发展水平做了全面研究,在定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问题,发现目前江苏省城镇化建设中显露的问题主要有三大地区城镇化水平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缺乏科学规划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相应的冲击等。基于这些问题本文首先进行传导机理分析,其次在上文指标体系中将“生态文明”指标剔除,观察结果的变化从中寻找生态文明对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影响。

研究发现生态文明是推进城镇化的关键与重要保障,只有建设好生态文明,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转型、技术进步、资源节约与环境优化,才能全面提升城镇化进程中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江苏省整体建设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一方面要从科学规划生态空间的角度,对三大区域、以及各种规模城镇做出差异性规划,另一方面利用生态科技发展绿色产业,同时结合改善民生、环境治理和生态文化弘扬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 新型城镇化 主成分分析法 城镇化综合质量指标体系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New-type Urbaniz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in term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bstract

New urbanization represents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o achiev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a new economic mode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fers to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nature,and society.Along with the awakening of peopl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the trend of the current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analysis of ecological status of Jiangsu Province at first,then studies the development,the pres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auses of urbaniz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new urbaniz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 from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two-dimensional, adding the economic, demographic, urban functions, ecological into urban construction measurement system,trying to make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level of all aspects of development of the 13 cities.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outhern, central and northern Jiangsu three regional urbanization level of Jiangsu Province was stepped distribution.Besides, the apparent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the lack of scientific planning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n’t be ignored.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new urbanization have been found.Some pertinent suggestions have been given:On the one hand, government should make scientific plans of ecological space.On the other h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necessary to the ecological green industry development .Besides, people's livelihoo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ecological culture are also needed to put forward.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ew urbanizati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ization.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外生态文明理论综述

1.2.2国内外城镇化理论研究

1.3研究目的与现实意义

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江苏省生态文明现状分析

2.1社会各界环境保护意识现状分析

2.2产业绿色化和集约化状况分析

2.3生态修复现状分析

2.4环境质量与环境治理现状分析

2.5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分析

第三章 生态文明背景下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分析

3.1江苏省城镇化建设历程

3.2江苏省城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3.3江苏省13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3.3.1指标体系构建和数据整理

3.3.2主成分分析

3.3.3数据结果分析

3.4江苏省城镇化建设暴露出来的其他问题

第四章 生态文明对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4.1生态文明对新型城镇化的机理研究

4.2实证研究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生态文明下的江苏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与路径优化分析

5.2结论与启示

5.3研究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以来,江苏省经历了一个非常高速的经济发展阶段,伴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工业化蒙蔽了人的双眼,人们只顾眼前利益而对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污染和掠夺,许多问题如农民工就业、医疗保障、资源供求、人地矛盾等也逐步凸显出来。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大势所趋,传统城镇化暴露的诸多问题以及各地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开始唤醒全人类的生态意识,因此,通过生态文明观关注现阶段的工业化、城镇化,以实现人、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意义重大。

1.2文献综述

生态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城市飞速发展,人与自然矛盾紧接而来,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度的重要议题,而城镇化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和目标,国内外学术界对它的研究文献也是浩如烟海。

1.2.1国内外生态文明理论综述

关于“文明”的定义主要是人类改造世界过程中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的总和,人类文明主要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19世纪60年代中期,德国科学家Haeckel在其《生物体普通形态学》一文中最早提出了“生态”这一概念,所以,关于“生态”这一概念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66年。而“生态文明”则是涵盖人、自然、社会三者有机合一全面繁荣延续的一种文明之一。

(一)国外生态文明理论研究

“生态文明”这一说法在国外并不常见,但西方学术界关于生态、环境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也算是卷帙浩繁。相关理论有Ecological modernization(笔者将其译为“生态现代化”),德国社会学家胡伯是该理论的奠基者。这一理论首先在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掀起了波澜。该理论宣扬前期预防比后期治理更为重要,重视科学技术、市场、政府和公众对改善环境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巴特尔在他当时的著作中预言生态现代化将会是未来学术界研究领域的必然热潮,他在研究中认可了自然科学、科技、资本以及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随着发达国家对生态与发展问题不断深入的反思与探讨,学者们对生态文明的研究也愈发重视。其他相关理论还有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由美国农业经济学家布朗率先提出的。之后,还有环境协同论,此观点的拥护者有D.贾斯汀,他提倡人类应该还生态系统一个未来,并说明两者不应该共谋出路,和谐共处。之后,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地球宪章,将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定为21世纪的新议程,并定义了其内涵:既要满足当代人类的需求,又要保障后代的需求也能同时满足的发展。还有环境协同论,代表此观点的学者有D.Jastin,他提倡人类应该和健康的生态系统和谐共处。

(二)国内生态文明理论研究

国内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大致开始于上世纪末,2007年以后的研究进入白热化阶段。王国聘、是丽娜(2008)提出文明演进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要将生态文明与其他三种文明联系起来进行考虑,深入了解其相关性。沈清基(2013)提出生态文明以保障地球上个体生存、保持环境水平健康平稳为目标,通过致力于不间断地提升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来带动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笔者主要将生态文明归纳为在人、自然、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共生机制,借助科学的发展观,在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进步。

国内生态文明的实证研究可以说数不胜数,高珊、黄贤金(2010)的研究中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消费模式、生态治理四大类指标着手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将13个地级市划分为环境优化、产业优化、集聚发展、全面提升区,并提出差异化发展建议。吴明红(2012)借助德尔菲法,主要分析环境生命力、水气地质量、社会进步、协调程度四大方面,文中在考察环境质量指标时通过计算使用农药化肥的土地数量与省耕地面积之比来衡量土地质量,在衡量社会发展中将人预期寿命和教育经费纳入考虑。邱建辉(2013)在研究霸州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时将生态文化(包括生态文明、节能产品的大力推广度等)和生态管理(包括环保投资比重、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实绩考核比等)添加到体系中。李平星、陈雯、高金龙(2015)借鉴苏州、湖州等地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并从出现频率、可获性、实用性等角度对国家环保部出具的指标进行筛选,并新增了“工业增加值率”作为指标之一,较全面的从时间空间两大角度分析了2007-2012年江苏省及全国其他城市的对比。

各地关于生态文明的实践也是不胜枚举,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71年率先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定义,指人类通过有效利用环境提供的资源,建立社会、自然、经济相协的新型社会关系。温家宝总理也曾指出生态城市的构建要秉承环保节能的理念。在实践中,各地都在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无锡在建设太湖新城的前期在能源利用方面开展了充分的规划,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和GIS技术对未来整个城市的用电、建筑采暖、生活用水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平衡城市能源关系。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建设计中充分诠释了原生态与高科技融合的理念,建设雨水处理系统,通道尽可能自然采光、风车发电、在道路设计中添加太阳能技术,使整个社区环境宜人、浑然天成。

1.2.2国内外城镇化理论研究

(一)国外城镇化理论综述

西方学者在城市化领域的耕耘起步较早,马克思可以被看作是最早提及城市化的人,他认为城市和乡村最大的差异在于,人口、生产要素、消费需求、资本得以在城市聚集,而这些在乡村是难以实现的。在此之后,学术界开始了理性的探讨,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目前相对主流的学术派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种,经济学家以经济和城市之间的相互影响为落脚点,强调随着非农生产要素如劳力、技术、投资向城市的转移与积累,带动了周边城镇的产生与发展。但是笔者认为上述定义片面的强调了生产要素向城市的集聚,而城市的文明作为城市的隐性财富对乡村的渗透与传播也是新型城镇化有别于其他观点的一大有力特征,所以这种理论实际上还是没有突破传统城镇化认识上的局限性。第二种是以人口学家的“城镇化的内涵在于人口不断的向城市集聚”,可以将其理解为人口城镇化的观点。第三种是生活方式城市化的观点,日本学者森川洋将其解释为农村居民通过转变生活习惯,逐渐向城市居民靠拢的进程。法国学者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中就曾指出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带动城市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进而将一些生活方式传播到农村,农村条件发生了质的飞跃,农民享有都市的一切物质条件和舒适,从这种理解上讲,农村生活水平逐步逼近城市水平,农民慢慢市民化。还有一种是关于生态学范畴的城市化,它是随着工业化所致一系列环境污染和城市病现象应运而生的,认为城市的发展应该遵循生态自然规律。1898年,英国学者霍华德在其“田园城市”的构想中加入了对城市的空间布局的生态规划,提出城市最中心要建造公园和绿化,将污染大的工业区建造在城市最边沿。此后,“绿色城镇”和“生态城市”的研究进入了白热化阶段[1]

笔者认为以上各种观点需要结合起来研究,单单以其中任何一种角度来研究城镇化都是片面且缺乏说服力的,所以笔者在总结了国外学者的主要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尝试将城市化定义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科学、教育全方位系统性的与整个社会文明同步的过程,在下文的实证研究中将经济、生活质量、城市功能、环境建设一并纳入到下文的指标体系中去,希望借此可以全面系统的衡量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31613字

相关图片展示: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