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板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优化策略分析

 2022-01-17 11:01

论文总字数:13600字

目 录

摘要 3

Abstract 4

一、引言 5

二、文献综述 5

(一) 国外研究 5

1、内部牵制阶段 5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5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6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 6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 6

(二) 国内研究 6

三、 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7

(一) 中小板的定义 7

(二)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7

1、委托代理理论 7

2、权变理论 7

(三) 中小板企业内部控制特殊性 8

四、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8

(一)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状况 8

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层面 8

2、内部控制审计层面 9

3、控制环境层面 10

(二) 中小板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缺陷 11

1、信息披露流于形式 11

2、审计人员的执业质量有待提高 11

3、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11

(三)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成因 12

1、外部因素 12

(1)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 12

(2)注册会计师缺乏内控审计经验 12

2、内部因素 12

(1)中小板企业本身固有的弊端 12

(2)治理结构不合理 12

五、 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12

(一)加强内部控制法制建设 12

(二)将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范围逐步扩展到中小板 12

(三)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培训 13

(四)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13

(五)加大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培养力度 13

六、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5

中小板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优化策略分析

陆笑笑

,China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ard listing corporat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its inception.It is its fast growth that brings both the development chance and challenge.The relatively small size of the company itself,shorter development time and low barriers to entry lead to frequent internal control problems.Establishing a soun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s related to wheth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ard listing corporation can continue to develop steadily.This article,from three perspectives of internal control evaluation report,internal control audit and control environment,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construction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ard listing corporation,compares it with the main board market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posed,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finally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level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ard listing corporation.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board ;listed companies;internal control 一、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存在需要雇佣大量的劳动力从而缓和了当下紧迫的就业形势,在为社会创造经济产值,贡献财政收入,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在其现实发展中,中小企业无法避免的陷入了融资难的困局。近几年来,中小企业中的一个特殊企业群体----中小板上市公司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应运而生,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尽管中小板市场自2004年开设以来,就遭受的质疑声迭起。不可否认的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因其成长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很快显现出竞争优势来,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由最初以新和成为代表的8家扩张到782家(截至2016年4月8日),为我国的新兴经济带来了蓬勃的力量。

质疑声主要源于中小板层出不穷的违法违规事件,小到山东如意没能履行如实披露关联方交易义务,大到绿大地欺诈上市。究其根源,此类违法违规事件大多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失效脱不了干系。21世纪初随着由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为核心纲领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初步落成,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虽然迄今为止已经有不少国内外学者投入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上,但他们的关注焦点多集中在主板市场。另一方面,因为中小板企业的发展时间较短,对这些企业的研究还停留在其盈利性和公司治理方面。纵观我国的学术界和理论界,现阶段内对中小板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仍寥寥可数。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附属于深交所的上市公司的新进一员,其相关制度建设和政策颁布还很不完善,导致内控问题突出;同时,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中小企业中各方面相对来说都卓越领先的典范,起着引领中小企业改革转型迈向新未来的作用。本文正是立足于这样的现实环境,认为如何规范、改进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

现代内部控制理论最早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但其真正得到突破性进展还是要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当时涌现出了很多先进的代表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的研究成果。从初步成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今天该理论已经较为成熟,对我国的企业来说很有借鉴意义。一般而言,按照不同时期对内部控制认识的差异性,可按其核心理念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内部牵制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

英国审计学家劳伦斯·罗伯特·迪克西最早提出了内部牵制的概念,他认为两个或更多的人无意识间犯同一个错误的概率小于一个人犯错的概率;同样,几个人合谋的机率远小于一个人单独欺诈的机率。内部牵制强调的是运用分权制衡原则,使用职责分工和相互核对手段以达到彼此牵制的作用,从而降低舞弊发生的可能性。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初)

“内部控制”在这一时期第一次有了明确的定义,它是由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会计师协会下属组织机构)给出的。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维护资产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推进经营业务的高效运行,改善营运状况。这一阶段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被分割开来,成为独立的两部分。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美国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中提及的“内部控制结构”。这一阶段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主要是引入“控制环境”拓展了内部控制的内容,与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交互作用,组成内部控制结构这一有机体;并且认识到内部控制各要素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于是再度将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合二为一。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20世纪90年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单单是理论界,内部控制同时引起了实务界的关注。著名的COSO报告就是在这一时期发布的,在原有的控制环境基础上,将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分别拓展到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层面,并增加了风险评估和监督两个要素,因此又被称作“要素五分法”。

5、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2004年,结合萨班斯法案对公司治理和管理做出的新规定,基于原COSO报告又衍生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架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在内部控制的研究中引入风险管理的思想,指出内部控制的核心在于对风险进行管控,将内部控制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1. 国内研究

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仍在探索中前行,且在其研究中主要还是依赖于借鉴国际经验、局限在理论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一系列财务舞弊案愈演愈烈,我国内部控制建设才逐渐被提上了日程。在现有的文献中,学者们大多是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角度来探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的。

杨有红,李宇立(2011)认为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一环在于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董事会主要根据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与否、缺陷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实施了整改措施来判断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李瑞娟(2011)指出很少有中小板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明确指出其存在的核心漏洞,仅仅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类似空洞的描述一带而过。吴慧(2011)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9年度345家中小板企业《自我评价报告》进行评分,并将其作为被解释变量,借助SPSS16.0软件建立实证模型,得出了显著影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因素: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板公司披露质量整体较好;财务风险的存在会对披露质量产生消极作用;因违规遭到监管部门处罚的公司通常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信息;最近几年上市的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主动性较强;而其他诸如公司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等因素则与披露水平不显著相关。叶舟(2012)认为中小板上市企业现阶段的内部控制实际上还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阶段,没能与公司治理和战略规划相结合。陈龙(2013)认为导致中小板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主板市场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是①两板块处于不同的监管环境和整体氛围中②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各自颁布的政策法规对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时间节点、适用范围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同的要求③两者在本质特征上的差别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李丽军(2014)研究发现,内部审计规模越大,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越强,越能实现其监督职责,则财务报告质量越高。

  1. 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
  2. 中小板的定义

中小板又称中小企业板。对于某些在各自行业居于龙头地位的中小企业,但是未能达到主板市场的上市条件,为了鼓励这些企业自主创新,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4年特设立了中小板。中小板是创业板的前奏,其能在二级市场交易的流通量不超过一亿。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证券代码以数字“002”开头。中小企业首次在中小板市场公开发行股票需满足的条件为:

表1 中小板企业上市条件

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最近1期末净资产中无形资产占比不超过20%;

最新3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且利润总额大于三千万元;

发行前股本总额至少达到3000万元;

最新3个会计年度必须有大于五千万元的累计现金流量净额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或最新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大于3亿元;

最近一期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1. 内部控制理论基础

1、委托代理理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13600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