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键词分析法的国内外学科创新力比较——以大气科学与管理学学科为例

 2022-01-17 11:01

论文总字数:31153字

目 录

1.绪论 1

1.1论文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及内容安排 2

2.学科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现状 4

2.1创新理论与创新研究 4

2.2 学科创新力、影响力及竞争力三者的关系 4

2.3 学科创新力的研究现状 5

3.学科创新力评价方法——关键词分析法 6

3.1 关键词分析法介绍 6

3.2 关键词分析法指标介绍 7

3.2.1主关键词交叉率 7

3.2.2 共现生命指数 7

3.2.3 有效新词出现率 7

4.国内外管理学学科创新力评价 8

4.1 数据来源 8

4.2 数据处理 8

4.2.1国内外管理学期刊的关键词累计及差异 9

4.2.2国内外管理学的主关键词交叉率 10

4.2.3 国内外管理学的共现词生命指数 13

4.2.4 国内外管理学的有效新词出现率 14

4.3 管理学学科创新力评价 15

5.国内外大气科学学科创新力评价 16

5.1 数据来源 16

5.2 数据处理 16

5.2.1国内外大气科学关键词累计及差异 17

5.2.1国内外大气科学的主关键词交叉率 18

5.2.3 国内外大气科学的共现词生命指数 20

5.2.4 国内外大气科学的有效新词出现率 21

5.3 大气科学学科创新力评价 23

6.结论 23

参考文献 25

致谢: 27

基于关键词分析法的国内外学科创新力比较

——以管理学与大气科学学科为例

武迪

,China

Abstract:The basis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as an example, selecting the management core journals oflt; Management Science Journalgt; and a foreign core periodicals lt;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 gt;,with the keywords form 2007 to 2016 ,the period of 10 years,

keywords analysis rule of using quantitative methods. Comparing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the same subjec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cross rate of the main keywords co-occurrence, life index and Hungary the effective rate of new subject potential , retention and discipline vitality for 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Keywords: keywords analysis; discipline innovation ability; comparative 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atmospheric science

1.绪论

1.1论文研究背景

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双一流”建设作为我国未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国家战略和重要议题,旨在通过该战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与影响力[1]。“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简称。“双一流”建设不仅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经济发展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流学科的建设是建设一流大学的核心要素[2],而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对加快一流学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创新力”即创新能力的简称,是一种个体在进行创造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3]。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如何保持自己原有的优势以及进一步拉开与其他竞争者的距离是每一位参与者所要思考的问题。创新是第一动力,竞争过程中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始终保持自己的优势。在企业竞争中,具有创新力可以使其保持已有的优势,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科学研究领域,创新力被认为是衡量科研水平的核心要素;在大学发展建设过程中,创新力是其核心竞争力[4];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创新力能为学科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自然科学学科创新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共同构成创新力体系,二者相互联系、协调统一[5]。自然科学对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提供指导,人文社会科学对人类认识社会和自身提供建议。二者辩证统一构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共同作用推动社会经济与文明的发展。学科建设不是单一的自然科学或是单一的人文社会科学的,而是二者同时进行的,在进行学科评价的时候也不能对单一的学科进行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分析,了解两个学科创新力之间的差异。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我国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数量和质量都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因此,在对我国进行学科创新力评价的同时,也要对国外相同学科创新力利用相同指标进行评价,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客观的认识当前我国学科创新力与国外学科创新力之间的差距,对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摆正学科及高校建设的心态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学术界对创新力的研究逐渐重视,从企业创新力到科学创新力,由大学创新力到学科创新力,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成立了相关学术研究组织,其中包括: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所制定的“战略研究规划2005-2007”和“战略研究规划2011-2013”两项政策,用以支持澳大利亚两大学科创新力的研究;英国成立的ATM经济管理研究中心;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制定的“ESF战略规划”、“ESF欧洲研究框架”等多项政策。创新力评价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于学科创新力的研究,国内学术界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对该方面研究得到的理论成果较少,且几乎所有的学科评价都作为大学创新力评价的一部分所呈现出来[6]。目前,世界范围内较为具有影响力的包含对学科进行评价的大学评价有《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及《英国时报》(TIMS)。国内的几种有影响的大学评价也都沿袭了将学科评价融于大学评价这样的方法。对学科评价作为独立项目进行研究的成果较为单薄,且这些学科评价主要是对学科竞争力和学科影响力进行。

学科创新力是学科建设的核心[7],提高学科创新力有助于提升学科的竞争力、扩大学科影响能力,有利于大学强化自身优势,提升并巩固自身的优。当前,在学科间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学科建设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科创新力是评价一个学科建设、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缺乏学科创新力就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失去前进的动力,没有创新力的学科无法跻身于一流学科的行列中,没有一流学科的高校也必定无法成为一流的大学。所以,一所大学只有不断提高其学科创新能力,才能在竞争中稳固自己的地位和不断前进,才能真正加快建设一流大学的步伐。从现实角度来讲,探索学科创新力的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其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多种方法从多种不同层次角度对其进行实证研究,帮助我们理性和全面的了解学科创新力的现状,发现被评价的学科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这种对于学科创新力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被评价单位的积极进取,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加快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双一流”的建设。

1.3 研究的思路及内容安排

本文通过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对学科创新力及其相关研究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当前国内外对学科创新力研究的最新理论,认识学科创新力的本质与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学科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本文选择关键词分析法作为学科创新力评价方法,分别对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和自然科学类学科中的管理学与大气科学进行学科创新力的评价。同时,选择两门学科的国内外核心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关键词分析方法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从创新潜力、创新实力与创新持续力三个方面对学科创新力进行客观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国内与国外创新力差距进行分析,为我国今后的学科创新力发展提供建议。由于人文社科类与自然科学类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将两大类学科创新力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大类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的差异与联系。通过国内外及不同学科之间的对比,笔者对人文社科类学科和自然科学类学科的创新能力及未来发展做出了预测。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图

本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学科创新力研究现状、学科创新力基本理论的研究。这一部分是对已有成果进行分析与梳理,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撰写奠定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将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发现我国在此课题研究与国外的差距,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具体情况,为我国学科评价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笔者将着重介绍学科创新力的本质,并以此为基础选择评价方法——关键词分析法。

第二部分:分别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进行创新力评价,在此基础上,每一个学科进行评价的时候,将从国内外两个角度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国内外统一学科创新力的水平差异,了解我过当前学科发展水平及与国外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在对国内人文社科类学科进行评价时,笔者选择管理学为研究方向,以《管理科学学报》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外同一学科进行评价时选择《Management Science》作为研究对象。

第三部分:通过数据分析,对国内外相同学科的创新力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国内学科发展与国外的差距,为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学科创新力发展的实际情况提供帮助。同时,本文选择从两大学科同时进行评价,通过对国内不同种类学科进行评价,发现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并得出结论。

2.学科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现状

2.1创新理论与创新研究

“创新”一次最早出现在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得的《经济发展论述》一书中,他认为“创新”是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企业对于生产要素的全新组合”,创新是把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重新组合并投入生产体系的过程,熊彼得在文中强调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熊彼得也因此被成为“创新之父”[8]。学者丁娟在《创新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一文中对创新理论研究的起源、发展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将创新理论研究方向分为技术创新学派和制度创新学派两种。曼斯菲尔儿德、施瓦茨等人归入技术创新学派,该学派认为技术创新是创新的主导力量,重点研究技术创新,从技术模仿与创新、技术推广及转移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制度创新学派则以道格拉斯·诺斯为代表,从经济学角度指出制度的创新对改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如今,创新这一概念的外延已经变得十分宽泛,不单单指技术创新或是制度创新,各个领域都包含创新。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保持自身优势的重要法宝。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对创新的重视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创新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创新活动的水平。

关于创新力的研究,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从“企业创新”这一微观层次开始,随着对创新的深入认识与了解逐渐上升到“国家创新”这一宏观层次,最后再逐渐细分成企业创新、大学创新力、学科创新力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具体研究领域。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31153字

您需要先支付 8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该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